上饶市德兴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2-06-22 上饶市德兴市统计局

教学质量快速提高。全市共有专任老师2852人,其中:拥有中学一级以上职称863人,其中女性276人;小学一级以上职称1316人,其中女性694人。教学质量保持稳定,专科以上高考升学率达88.9%。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创办了德兴手机报,开通了手机城市形象彩铃,在全市努力形成“想发展、谋发展、干发展、促发展”的主流社会舆论。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农村坚持一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送戏2场;在城区坚持每月举办一场广场文化活动,“唱红色经典,建美好铜都”庆祝建党90周年全市党员干部大合唱、庆祝“八一”建军节文艺演出等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受群众欢迎。续建了22个农家书屋和29个农村信息资源共享点。全年共有2000条新闻稿件被中央、省、市主要新闻媒体刊播,其中:384条被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录用。广播覆盖人口达29.94万人,覆盖率达91.5%,电视覆盖率为98.54%。全市拥有市级图书馆1座,图书藏书8.2万册。

九、卫生、科技

卫生事业提速发展。着力破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一突出问题,逐步形成“三级”卫生网络。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实施了“光明?微笑”工程,启动了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农民群众的受益面和受益程度不断提升,全年共筹集资金4883万元,基金使用率为108%,参合人数共19.09万人,参合率达到97.68%,较上年提高3.71个百分点,城镇中小学生参保率100%。全市拥有医疗机构数26家,拥有注册执业医师369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1.25人。拥有病床870张,每千人口病床2.95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8.58‰,妇女住院分娩率达99.6%。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顺利实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蔬菜无土栽培技术”已建成40亩投产,农业科技园通过省级评审。积极申报科技计划项目,争取科研经费支持,共建立了45个科技示范服务基地。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个。全年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个,上饶市科技计划项目3个,共争取发展资金66万元。全市拥有4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贸易机构8家。荣获“2011年度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十、人口、民政

人口总量缓慢增长。根据人口抽样,全市年末常住人口为29.54万人,人口出生率13.06‰,死亡率5.82‰,自然增长率7.24‰。年末全市公安户籍总人口327129人,其中农业人口200466人。在人性化的计划生育政策指导下,全市计划生育率达86.32%以上,连续八年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称号。

民政工作全面发展。全市纳入五保供养对象968人,发放五保供养资金210万元,保障了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全市有城镇居民9704人、农村居民8841人得到了政府最低保障救济,全年共发放最低保障补助金3145万元。全市城乡有2.15人次困难群众得到了医疗救助,发放医疗救助资金797.6万元,城乡低保对象均免费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共下拨救灾救济款1458万元。全年办理结婚登记3066对,协议离婚676对,办理收养登记18件。殡葬习俗完全改变,全年完成遗体火化1520具,火化率始终保持100%。

十一、环境保护

环保力度不断加强。确保了全市重点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转率达90%,两河流域的重点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转率达95%,有效治理水晶玻璃球加工业污染。全年共计征收排污费1689万元,市空气质量达到Ⅱ级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年工业污染治理施工项目11个,共投资1033万元。工业废水排放量2513.4万吨,工业废水处理量18814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18212吨。工业用水总量为18739万吨,其中重复用水量达到14995.7万吨,占总量的80.02%,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十二、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2011年全市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含德兴铜矿主业)117613万元,增长28.30%,其中国有单位100751万元,增长22.09%。全市全部在岗职工(含德兴铜矿主业)年平均工资43280元,增长19.38%,其中,国有职工年平均工资47815元,增长25.68%。市属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885元,增长11.58%。农民人均纯收入7275元,增长15.6%,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2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95万人,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参保率继续提高。社会养老支付率达100%,养老金社会发放率100%,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率100%。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加大力度,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突破亿元大关,养老保险费征缴总额16681万元,征缴率高达98.2%。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创业的平台,净化劳动力市场。全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153人,落实城镇新增就业783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