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电通信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11亿元,增长33.43%;全年收寄国际、国内函件443.02万件,下降21.4%;国际、国内包件2.80万件,下降5.4%;投送特快专递50.15万件,增长3.1%;发送各种报刊杂志2258.64万份,下降2.2%;年末邮政储蓄余额76.66亿元,增长36.6%。全区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33.5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7.51万户。 旅游事业蓬勃发展。2011年,全区旅游工作紧扣“中华文化旅游年”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取得一定成效。全区重点推进旅游项目14个,新评省四星级、三星级乡村旅游点各1家,新增乡村旅游点2个,申报江苏省首批旅游度假(实验)区1家,按五星级旅游饭店标准建造的酒店(含改、扩建)3家,新增旅行社营业网点2家,开展旅游主题活动2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2.20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2.7%;接待国内外游客185.58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4523人次,增长16.1%,外汇收入425.11万美元,增长13.0%;国内游客185.13万人次,增长19.1%,旅游收入21.52亿元,增长22.8%。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销售旺盛。受旅游业快速发展以及节假日、物价上涨等因素共同推动,2011年,全区消费品零售市场稳步走高。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61亿元,增长17.0%。分地域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39.82亿元,增长17.5%;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66.79亿元,增长15.8%。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3.36亿元,增长26.9%,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57.86亿元,增长14.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5.39亿元,增长19.5%。 七、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稳中有降。全年共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24.55亿美元,增长2.4%。其中,出口总额21.44亿美元,增长10.3%;进口总额3.11亿美元,下降31.3%。外商投资难中求进。全年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4.37亿美元,下降13.6%,其中,工商注册外资超千万美元项目20个,为上年的2倍。注册外资实际到帐0.79亿美元,下降0.4%。新批项目46个,增长2.2%,增资项目11个,下降42.1%。外经合作有序发展。全年完成外经合同额1.51亿美元,营业额1.49亿美元,新派劳务人数803人。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提速增长。全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一直呈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00.15亿元,增长28.6%,增幅同比提高7.5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2.40亿元,增长25.1%。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完成各项税收34.11亿元,增长18.5%。其中,企业所得税(40%部分)5.54亿元,增长19.4%;个人所得税(40%部分)1.61亿元,增长34.0%;完成营业税11.17亿元,增长29.8%;完成增值税(25%部分)5.79亿元,增长11.9%。完成非税收入8.30亿元,增长62.6%。 金融市场高位运行。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76.91亿元,增长12.5%;贷款余额371.06亿元,增长21.1%。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余额250.44亿元,增长24.6%,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08.62亿元,增长18.1%,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3.16亿元,增长16.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实力显着增强。2011年,全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认定高新技术产品76个。认定省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南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争取部省级194项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争取部省级科技经费1465万元。新增科技孵化器2家,新增孵化面积5万平方米。全年专利申请量6488件,增长60.4%,专利授权量3898件,增长83.8%。 质量检验持续深入。全年对51家集贸市场使用的3045台计量器具和313个村级卫生室的2057台计量器具进行了免费检定,对52家医疗卫生机构的1984台计量器具建立了档案。帮助20家高耗能(即年消耗5000吨及以上标准煤)企业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对全区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10249台(件)计量器具进行了周期检定。全年专项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82家,设备432台次;巡查、核查食品、食品相关产品、化妆品生产企业385家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36家次,现场快速检测食品42批次。共抽检塑料制品、混凝土制品、淤泥煤渣烧结砖等产品188个批次,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6.7%。 品牌建设顺利推进。全年成功认定中国驰名商标2件,江苏省着名商标5件,南通市知名商标16件,完成商标国际注册8件,申报商标注册705件。全年新增江苏省省级名牌8个,南通市级名牌38个。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区拥有小学46所,中学34所,其中,高中10所。幼儿园在园在托幼儿20478人,小学在校学生49783人,初中在校学生30614人,高中在校学生18207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7693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00人。全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2%,毕业率100%;小学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率100%;3~6岁幼儿入园率为93.9%。全区高中、初中、职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0%、100%、91.7%、100%和99.6%。2011年获得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县、区)的称号。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服务逐步共享。全区共有档案馆2个,共保存档案案卷10.92万卷,其中向社会开放档案5.83万卷,分别增长9.0%和14.3%;共有区级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各1个,镇级广播电视站19个;有线电视用户29.01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3.1%,数字电视用户达23.8万户,增长7.8%,数字电视转换率达82.0%,增加5.6个百分点;全区共培育12个达标示范文化站,全年送戏下乡200场次,送电影470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300余场。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0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2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采供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1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25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500人,注册护士983人。全区拥有医疗标准床位3820张。全年总诊疗病人375.98万人次,医疗单位实现业务收入8.50亿元,增长6.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扎实推进,2011年,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200元提高到255元。目前,参合人数97.63万人,其中6.59万名参合人员获得住院补偿金,共计16818.87万元。 体育事业积极发展。全区共有各类体育场馆数1032个,增长9.9%;共有体育指导员2791人,增长12.1%;共举办各类单项比赛45次,为上年3.8倍;共组织区级全民健身活动205次,参加人数40万人;我区在南通市以上比赛获奖牌数共30块,增长7.1%。 十一、城乡发展与生态环境 城乡建设焕发新貌。城东新区主干道建成通车,8条次干道开工建设;完成12.8万平方米绿化工程的改造和新建;完成17处楼宇景观亮化和8条道路路灯新建改造,共新增路灯2638套,各类景观灯4.11万盏,新增路灯线路106公里,新增路灯变压器32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