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生态环境防护加强。全年完成污染减排工程项目21个,对438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审核评价,对15个建设项目进行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核发排污许可证72件;现场监察各类污染源3686厂(次),对23家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对24家违法企业实施了行政处罚,对12家环保不达标的涉铅企业下达了关闭通知;对226个行政村(社区)水环境进行了监测。 能源消耗持续下降。近五年,规模工业万元产值能耗持续下降。2007年万元产值能耗为0.1160吨标准煤,2008年万元产值能耗为0.0993吨标准煤,2009年万元产值能耗为0.0891吨标准煤,2010年万元产值能耗为0.0691吨标准煤,2011年万元产值能耗为0.0576吨标准煤。 平安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19起,增长9.0%,死亡54人,减少12.9%,伤211人,增长3.4%,直接经济损失22.55万元,增长104.1%。发生火灾事故39起,增长25.8%,无人员死亡或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9.94万元,增长36.3%。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全年全区出生9276人,出生率为7.40‰,出生婴儿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2.04。自然增长率为-1.41‰。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25.25万人,其中,城区(金沙镇和开发区)户籍人口26.74万人。 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54元,增加3273元,增长14.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2491元,增加1950元,增长18.5%。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居民为1)为2.1:1,比去年同期缩小0.1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6558元,增加1687元,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928元,增加1289元,增长16.9%。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彩电204台、电冰箱105台、洗衣机104台、家用电脑113台、移动电话229部,空调器205台、热水器101台、照相机55台、家用汽车26辆。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平均拥有彩电159台、洗衣机91台、电冰箱91台、空调81台、热水器84台、照相机15架、移动电话210部、家用电脑47台、家用汽车10辆。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0.5平方米。 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3万人、16.3万人、10.7万人、9.4万人和9.2万人,城镇职工五大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均超过98.5%,全区农村劳动力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7%。城乡低保水平分别达到每人每月400元、280元,均比上年提高50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水准分别达到每人每年5000元、4200元。全年共发放各类生活救助款1.08亿元,为3148名重病患者发放医疗救助金414万元。为526户家庭困难群众、11户三峡移民改造危旧房。在10个镇和残老村敬老院实施“关爱工程”,总投入近2000万元,新建床位650张。全年审批9家单位(个人)筹办养老机构,预计新增床位1000张,建成开业民办养老机构1家,新增床位120张。 注: 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 2、从2011年1月起,国家统计局提高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标准,其中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额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3、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