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相城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建设,大力实施医药卫生惠民实事工程,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区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相城人民医院二期、区第二人民医院、元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启用。在全市率先成立“人口文化书场”和“生育关怀爱心超市”。加强妇幼保健,对高危孕产妇、体弱儿进行重点管理,管理率达10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58‰,婴儿死亡率为4.19‰。巩固和发展创卫成果,黄埭镇通过省级卫生镇验收,建成省级卫生村8个。 社会文明建设 以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评和苏州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示范城区创建为契机,以建立文明城市长效机制为目标,凝心聚力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建设水平。与苏州大学社会公共文明研究所合作对10个板块进行了5次第三方测评。建立文明创建“四支专业队伍”,即定岗定职志愿者队伍、公安特勤志愿执勤队伍、民兵志愿执勤队伍、应急小分队队伍共480人。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人口与就业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人口素质逐步提高。年末户籍总人口38.16万人。全区户籍人口出生3584人,出生率为9.4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3‰。 公共就业服务不断优化,就业总体形势保持平稳。出台了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启动实施充分就业新三年工程,累计举办招聘专场83期,提供岗位83843个,新增就业31085人,其中解决本地失业、失地(失水)劳动力实现就业229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社会保障 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稳步推进。全区城镇五项保险参保单位7133家,各类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129万人(次)。其中,纳入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总人数31.45万人,企业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6.6万人、15.5万人、18.1万人、11.1万人、9.4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22.57万人,参保率达99%以上。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学生医疗保险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结付比例进一步提高。 人民生活 完善收入增长机制,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不断拓宽富民途径,居民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81.93亿元,比年初增加29.2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11元,比上年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17033元,比上年增长17.4%。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工资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55.4%、4.4%和7.1%。 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及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在建安置房项目79个,在建面积357.16万平方米。完成竣工交付的安置房项目15个,面积60.85万平方米。落实经济适用房100套,公共租赁用房1500套,限价商品房500套,落实保障资金4.53亿元。人防工程新开工7.76万平方米,竣工6.3万平方米。收集整理城建档案项目136个,入库归档城建档案8971卷。完成白蚁防治施工项目432个,面积491.7万平方米。 市场物价 受输入性通胀和结构性通胀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5.1%,八大类消费价格“七升一降”: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及通信类、居住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上升14.6%、1.6%、4.0%、2.8%、2.9%、0.6%和3.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比上年下降2.8%。 过去的一年,相城区在推进转型升级、培育发展创新型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也比较突出,主要是产业发展层次相对偏低,经济转型的步伐还要加快,资源、环境和资金等要素制约明显,破解发展瓶颈难度加大,城市功能品位尚需提高,农村环境面貌还需改善等等。 我们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提振精气神,抢抓新机遇,奋力求突破”的工作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相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