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相城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7-31 苏州市相城区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积极应对挑战、主动破解难题,坚定不移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综合经济

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6.21亿元,比上年增长24.7%。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切实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建设,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区地方一般预算支出36.75亿元,比上年增长23.5%,用于社会保障、就业、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财政投入15.32亿元,比上年增长37.5%。

农林牧渔业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42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1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4%和14.5%。粮油作物种植面积5.03万亩,常年蔬菜面积1.14万亩。新增千亩以上农业园区2个,新增现代农业示范区面积1.3万亩,新增高效农(渔)业面积1.49万亩,新增度假区清水村、莲花村市级蔬菜基地2个。水产养殖面积13万亩,较上年增加0.55万亩。全年水产品生产量2.8万吨。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89%,肉禽、蛋禽规模养殖比重均达90%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100%。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11个。

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快,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完成土方建设164.9万方,加高加固圩堤18.1公里,疏浚河道73条、61.6公里,绿化河道84.5公里,更新改造和修理“三闸”30座、排涝站21座、灌溉站8座,拆坝44处,建桥14座,改造束水河段2公里,消灭断头河、浜9.5公里。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

城乡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新增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4个。深化农村“三大合作”改革,规范村级社区股份合作社运行管理,逐步提高股份分红水平,全区累计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村均可支配收入达719万元,比上年增长18.9%。

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30.2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33.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1%和16.0%。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私营工业产值286.87亿元,增长19.7%;“三资”企业工业产值352.28亿元,增长12.0%。重工业产值541.05亿元,轻工业产值292.5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3%和12.1%。

优势产业稳步发展。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塑料制品业六大行业实现产值530.50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3.6%。

新兴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制造业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33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9.7%。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22.01亿元,比上年增长9.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6.6%。

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融资困难等因素影响,企业成本压力明显增加,经营难度加大,经济效益稳中有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4.3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利税总额47.05亿元,下降2.5%,其中利润总额28.55亿元,下降9.1%;产品销售率达到96.5%;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66%。

建筑业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1.38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915.84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427.03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3.2%和1.8%。建筑业企业在外省完成建筑业产值58.96亿元,比上年增长27.6%。

交通运输业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科学优化公共出行,提升交通运输效能。新建主干道路51公里,太东路、硕放机场连接线、沈周复线延伸段等公路全线通车,轨道交通2号、4号线、S227分流线改造等上级重点工程配合协调工作顺利推进。全区国省干线优良路率保持100%,县道优良路率97.3%,乡道好路率82.5%,村道好路率70.4%。

国内贸易

结合提升中心城区能级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建设,商贸网络进一步健全,特色商贸区和商贸聚集区加速发展,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批发零售业116.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住宿餐饮业1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17.0%;金银珠宝类增长16.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9.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4.2%;日用品类增长15.9%;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5.2%;家电和音响器材类增长19.9%;通讯器材类增长18.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7.3%。年末全区7个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132.80亿元,增长16.3%。

金融业

全区金融机构不断调整信贷结构,加大金融管理与服务力度,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有效支持了社会经济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92.61亿元和550.5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91.23亿元和79.51亿元。在各项贷款中,短期贷款273.97亿元,中长期贷款272.14亿元。

房地产业

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成效逐步显现,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住房供应结构得到优化。全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65.25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3.7%。商品房新开工面积112.3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3%;商品房施工面积592.9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6%;竣工面积40.7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7.2%。商品房销售面积61.26万平方米,下降33.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7.92万平方米,下降12.9%。

旅游业

初步打响了“阳澄湖生态休闲美食游”、“四季看花游”、“珠宝购物游”、“乡村休闲体验游”四大旅游品牌,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18.83万人次,同比增长24.7%,旅游总收入达到44.54亿元,同比增长20.0%。阳澄湖度假区成功创建为苏州市级旅游度假区。莲花岛成功创建为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区)。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苏州美食节”、“2011中国苏州·渭塘珠宝节”、“2011苏州相城阳澄湖旅游节”和5·19首个中国旅游日相城主题活动等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