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260.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8万人。常住人口242.93万人。全市出生人口3.29万人,出生率为12.56‰;死亡人口1.07万人,死亡率为4.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47‰。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60元(城区),比上年增长11.2%;人均消费性支出10988元,增长7.9%,恩格尔系数为39.2%;人均居住面积达30.21平方米。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25元,增长14.8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73元,增长6.17%,恩格尔系数为43.53%;人均住房面积达42.31平方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2.73:1缩小为2.65:1。 2010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51.2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8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103.89万人,增加23.4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30.43万人,增加1.8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26.17万人,增加1.8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27.97万人,增加0.39万人。全年城市医疗救助0.66万人次,减少64.75%。资助农村合作医疗救助1.14万人次,增长1.99%。全年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6.37万人,减少7.51%;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9.18万人,增长13.11%。 十一、资源、能源和环境 全市年末耕地总资源109.03千公顷,年末常用耕地面积89.8千公顷,其中水田58.84千公顷。全年水资源总量58.5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2418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848毫米,增加29.2%。年末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3.74亿立方米。总用水量15.6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61%。 据初步测算,全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1138.77万吨标煤,同比增长11.62%。其中,电力消费量98.46亿千瓦时,增长15.38%;万元GDP综合能耗1.83吨标煤,下降3.57%。 年末城市市区污水处理率为81.2%,比上年末提高9个百分点;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85.34%,比上年末提高0.11个百分点。 2010年,黄石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320天,优良率为87.7%。二氧化硫0.038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0.091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0.023毫克/立方米。空气污染指数为71(属于优良)。 安全生产得到高度重视。2010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22起,同比下降39.3%,;死亡93人,上升17.7%;直接经济损失1213.68万元,增长16.6%。2010年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仅为0.13,比上年下降0.01;道路交通平均每万车死亡率为2.04,下降0.66;煤炭百万吨死亡率7.73,上升2.16。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老口径)是指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贸易业限额以上单位是指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单位。 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新口径统计,为市区、大冶市及阳新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加权平均数,原口径为黄石城区的城镇居民收入。 5、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为年报数,最终以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数据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