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7-25 黄石市统计局

黄石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黄石调查队

2011年2月28日

2010年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三大战略",经济向好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激活,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加速、效益提升、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690.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63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394.91亿元,增长20.0%。其中,工业增长20%,建筑业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241.58亿元,增长11.1%。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金融保险、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增长13.1%、12.3%、10.7%和9.8%。三次产业比重为7.77:57.22:35.01,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0.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2.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27个百分点。

从三大需求贡献看,2010年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4.25%,拉动GDP增长11.66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4.59%,拉动GDP增长3.86个百分点;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6%,拉动GDP增长0.18个百分点。

201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8481元,比上年增长20.79%。人均财政收入2755元,增长18.85%。

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2010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1万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40万人。2010年末全市城镇就业人员79.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7%。

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生产价格指数大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2.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别"五涨三跌",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等五类价格指数与上年比,分别上涨4.4、3.7、3.3、2.9和3.4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三类价格指数分别下跌0.7、1.2和2.1个百分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4.66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19.54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23.48个百分点。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中仍存在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较大压力。经济增长仍然依靠外延拉动,企业内生动力不足;产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发展步伐加快。201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3.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3%。其中,种植业增加值22.54亿元,增长0.6%;林业增加值1.22亿元,下降15.2%;牧业增加值14.55亿元,增长8.2%;渔业增加值14.93亿元,增长11.4%。

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增长。全年各种农作物播种面积227.15千公顷,同比增长2.7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3.34千公顷,增长4.37%;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播种面积93.81千公顷,增长0.57%。粮食产量达63.05万吨,增长2.3%;油料8.0万吨,增长4.0%。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2010年全市农业产业化基地总面积达146万亩,种粮规模30亩以上的大户1729户,其中10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超过20户,规模化种粮复种面积达38.4万亩。农业基地建设初显规模,初步形成了畜禽、水产、油脂和保健酒四大农业产业链条。2010年新培育8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50多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1家。全市农村合作组织246家,增加147家,成员达2.5万人,带动农户7万户。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9.82万千瓦,增长7.65%;农村用电量9.43亿千瓦时,增长11.4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73万吨,增长8.48%;有效灌溉面积38.06千公顷,增长2.1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160.63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完成增加值353.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5%。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长25.7%,重工业增长23.1%。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6.3%,集体企业增长28.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3.3%,私营企业增长30.7%。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21.7%。

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产值过亿元企业158家,比上年增加48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86.2%。其中,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14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2.9%;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26.4%。

产业集群初具规模。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6个大类行业中,34个行业生产保持增长。其中8个大类行业共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7.3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79%。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50.0%,机械设备制造业增长39.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2.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36.4%,采矿业增长46.4%,化工、医药制造业增长17.4%,食品、饮料制造业增长42.7%,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3.9%。

经济效益明显改善。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337.14亿元,同比增长42.9%;利润54.76亿元,增长43.3%;利税80.41亿元,增长23.0%;亏损面17.0%,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8.21%,比上年提高25.2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46.94亿元,比上年增长46.78%;实现利润3.66亿元,增长26.21%;税金4.73亿元,增长41.19%。建筑单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58.24万平方米,增长72.5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66.62万平方米,增长43.01%。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为22.12万元/人,增长28.68%;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3.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4.06亿元,比上年增长38.1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8.42亿元,增长39.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5.64亿元,增长21.57%。在全社会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77.62亿元,增长53.4%;外商港澳台投资16.29亿元,增长21.84%;民间投资280.15亿元,增长31%,其中私营个体投资121.89亿元,增长31.4%。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59.1%,比上年下降3.24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得到改善、质量不断提高。从产业投资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投资25.86亿元,比上年增长71.26%;第二产业投资232.28亿元,增长50.98%。其中工业投资231.13亿元,增长51.17%;第三产业投资215.92亿元,增长24.02%。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72.99亿元,增长54.7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13.07亿元,增长167.33%。在重点行业投资中,纺织工业投资12.53亿元,增长424.27%;钢铁工业投资42.79亿元,增长117.9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12.44亿元,增长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