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通江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7-13 巴中市通江县统计局

通江县统计局

二○一二年三月

2011年,全县上下按照“‘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以项目为抓手,积极扩大开放,狠抓招商引资,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

一、综合

经济增长加速。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65.7亿元,增长15.2%,增速比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8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5.05亿元,增长34.0%;第三产业增加值22.22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0%、70.3%和23.6%。

经济运行质量显着提高。全年完成国税税收收入5353万元,完成地税税收收入16044万元,较上年分别增收1206万元和5612万元,增长29.1%和53.8%,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3%。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172万元,同口径增长67.6%。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32.9:31.0:36.1调整为28.0:38.2:33.8。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3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占GDP的比重54.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1%。

消费价格高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6.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6.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5.8%。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结构不优;支柱产业少,企业盈利能力弱;地方财力薄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依然滞后,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比较突出。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0.8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15.7亿元,增长4.1%;林业产值0.4亿元,增长5.2%;畜牧业产值13.56亿元,增长3.8%;渔业产值0.6亿元,增长5.2%。

夏秋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0.82万吨,较2010年增产0.96万吨,增长2.4%,其中:小麦5.66万吨,增产1.4%;稻谷10.88万吨,增产1.1%;玉米16.25万吨,增产2.7%。油料总产量达到3.75万吨,增产4.4%,其中:油菜籽3.05万吨,增产4.6%。

畜牧产业继续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0.9万吨。出栏生猪120.95万头,出栏肉牛9.9万头,出栏羊33.79万只,出栏家禽360万只;年末生猪存栏79.93万头,牛存栏18.98万头,羊存栏20.52万只。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4.0%。

水产品产量1.2万吨,较上年增长16.5%。其中,养殖产量1.1万吨,同比增长17.6%。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荒山荒地造林面积3736公顷,新增封山育林面积1333公顷,全年兑现退耕还林资金1999.5万元。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县水利工程蓄水能力达到8854万立方米,本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0公顷,恢复改善灌溉面积928公顷,当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30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5.0万千瓦,同比增长6.0%,其中农用排灌动力5.4万千瓦,增长10.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13亿元,同比增长22.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4.9%,工业占国民经济总量的份额提高到2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31亿元,增长24.2%。

轻工业发展快于重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6.19亿元,增长32.8%,高于重工业增速21.7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主导作用明显。在32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公有制工业实现总产值35.26亿元,增长46.1%,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92.9%,在整个工业经济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在重点监测的主要工业产品中,原煤产量增长27.1%、水泥产量增长57.3%、鲜冷藏冻肉产量增长39.5%、精制茶产量增长116.7%。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向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25亿元,较去年增长66.4%;实现利税总额9649万元,增长30.7%;盈亏相抵实现利润总额2854万元,增长69.9%;产品销售率达到99.0%;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42.4%,比上年提高个70.5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县11个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2.41万平方米,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3.36亿元,比上年增长67.4%。实现竣工产值17.46亿元,同比增长40.4%。

四、固定资产投资

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我县交通、水利、能源等重点项目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张。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2亿元,同比增长65.3%,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从构成上看,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完成57.35亿元,同比增长60.1%;房地产开发投资1.88亿元,增长55.7%。

从性质上看,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4.26亿元,增长67.1%;更新改造投资7.18亿元,同比下降20.5%。

从产业投入看,在投资总额中,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为11.7:24.8:63.5,一产业投资比重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投资比重分别提高0.7和2.0个百分点。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重点交通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年内新修和改建省、县、乡、村道公路83条,新修和改建公路里程463.8公里;新建大中型桥梁1座,整治大中型桥梁3座;全年共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6.43亿元。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562公里,其中:省道公路284公里、县道公路376公里、乡道公路36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中,等级公路达到2929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达到82.2%,其中:二级公路193公里、三级公路127公里,四级公路2610公里。全年公路运输客运周转量4979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6.1%,货运周转量16304万吨公里,增长29.0%。

邮电通信加快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338万元,增长14.2%。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43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30部/百户;移动电话用户19.7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6部/百人;国际互联网用户2.47万户,同比增长20.9%。

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全年共接待县内外游客达1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1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3.6%和30.6%。

六、国内贸易和招商引资

受惠民政策延续,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的拉动,全县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亿元,较同期增长18.3%。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17个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34亿元,占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到32.3%,增速高于零售总额156.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