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19 宜昌市统计局

宜昌市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宜昌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克服了国际经济复杂曲折以及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变化的困难,积极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质量与效益同步提升,结构趋于优化,民生日益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为“十二五”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40.69亿元,继2008年突破1000亿元后又突破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增幅为近7年来最高,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0.8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295.24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604.64亿元,增长14.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4:57.5:31.1变化为11.2:60.6:28.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673元,增长15.7%。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6.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8.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9%,生活资料价格上涨6.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0%。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58万人,比上年增加1.1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21.1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4.86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2.34千公顷,增加0.99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7.96千公顷,减少1.98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09.08千公顷,增加8.99千公顷;水果面积122.68千公顷,增加6.26千公顷;茶叶面积53.29千公顷,增加10.35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56.35万吨,比上年增产6.7%。棉花产量3.37万吨,增产9.6%。油料产量22.21万吨,减产4.4%。蔬菜产量339.97万吨,增产19.2%。水果产量230.71万吨,增产16.1%。茶叶产量4.56万吨,增产16.7%。全年肉类总产量55.09万吨,比上年增产3.2%。全年水产品产量16.77万吨,增产3.6%。

全市有效灌溉面积97.81千公顷。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60.6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4%;农用拖拉机7.86万台,比上年增长6.5%。

年末全市自来水受益村达976个,占全市行政村数量的比重为68.2%;全年农村用电量7.78亿千瓦时,增长17.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0.46亿元,增长26.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3.0%,集体企业增长26.8%,股份合作企业增长37.1%,股份制企业增长28.0%,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增长22.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56.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33.6%,重工业增长24.3%。电力、化工、食品医药、装备制造业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910.93亿元,占全市总量的82.77%。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金属制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9.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7.3%,饮料制造业增长39.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36.6%,食品制造业增长35.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35.2%,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30.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8.8%,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27.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3.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71.38亿元,增长54.6%;利税347.06亿元,增长14.9%;利润235.57亿元,增长14.1%。

全市建筑业增加值105.8亿元,增长7.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0.50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分城乡看,城镇投资964.63亿元,增长23.3%;农村投资225.87亿元,增长1.02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3.54亿元,比上年增长24.1%;第二产业投资649.92亿元,增长27.1%;第三产业投资467.04亿元,增长44.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6.55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203.36万平方米,增长16.5%;其中商品住宅885.54万平方米,增长21.1%。房屋竣工面积204.21万平方米,增长71.7%;其中商品住宅158.73万平方米,增长56.5%。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含现房和期房)371.21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323.8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63.86亿元,其中商品住宅123.57亿元。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41.96亿元,增长19.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4.19亿元,增长17.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52.57亿元,增长19.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3.58亿元,增长18.8%。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增长72.8%,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57.2%,通讯器材类增长56.7%,家具类52.9%,日用品类增长49.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9.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9.3%,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44.2%,化妆品类增长43.8%。

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288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5%。其中,出口额171622万美元,增长31.8%;进口额57238万美元,增长23%。四大出口基地产品共出口144540万美元,增长31.0%,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3.2%。其中:机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出口35599万美元,增长0.7%;化工产品基地出口70878美元,增长48.3%;医药基地出口16074万美元,增长61.5%;农产品基地出口21988万美元,增长27.8%。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9家,比上年增加9家。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8520万美元,增长11.2%。其中,制造业占77.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9.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2.3%。

全市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完成营业额1604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60009万美元,对外劳务合作完成412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56.19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全年公路、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224.7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3.4%;旅客周转量57.70亿人公里,增长22.9%。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22.7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7.2%,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7.85万辆,增长20.5%。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91亿元,增长25.1%;电信业务收入23.11亿元,增长11.2%。固定电话用户年末65.77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9.35万户,年末达到311.85万户。互联网上网人数44.61万户,新增8.77万户。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930.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入境国际旅游人数24.86万人次,增长7.0%。其中,外国人22.89万人次,增长7.8%;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97万人次,减少1.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033.67万美元,增长10.6%。国内旅游人数1905.43万人次,增长25.4%;国内旅游收入137.36亿元,增长36.8%。全市旅游总收入141.16亿元,增长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