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根河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12-09-01 呼伦贝尔市根河市统计局

2002年,我市以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天保工程为契机,围绕年初人代会和市委二届五次全委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富市、开放兴市、特色活市”的发展思路,以加速城市化、工业化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社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国民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农牧业发展迅猛,工业攻坚成效显着,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消费市场日趋活跃,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市场物价稳中有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独木支撑的产业格局并未有实质性改变;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乏力,财政税收收入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地方工业总量偏低,地区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管理水平、技术创新及市场适应能力低;社会扶困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等问题亟待解决。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持续发展。

据统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现价)完成142403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2043万元,比上年增长31.9%;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0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9460万元,较上年增长10.0%;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由上年的7.1%、42.7%、50.2%调整为8.4%、42.8%、48.8%。分别拉动GDP增长近2.2、5.0、5.0个百分点。

二、农牧业

2002年,我市大力发展具有林区特色的种、养殖业,走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之路,“三个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农牧业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全市农牧业总产值(现价)达18516.4万元,比去年增长31.6%。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生产呈现平稳发展势头。

全市农业总产值(现价)达到3619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916公顷(扣除其它农作物数),比上年增加164公顷,增长9.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82公顷,比去年增加45公顷,增长4.8%;经济作物油料播种面积713公顷,比去年增加119公顷,增长20.0%;蔬菜播种面积221公顷,与去年持平。全市粮食总产量为1978吨,比上年增加26吨,增长1.3%;经济作物产量835吨,比上年增加4吨,增长0.5%;蔬菜产量5552吨,比上年减少961吨,下降14.7%。

森工企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大营护林力度,林业产值逐年攀升。

2002年,我市林业总产值(现价)完成10080.2万元,比上年增长29.3%,拉动GDP增长近1.1个百分点。

具有林区特色的种养殖业发展达到新规模,畜牧业生产效益明显提高,渔业生产规模逐步扩大。

全年牧业总产值(现价)达到4761.9万元,同比增长53.2%。2002年全市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为45145头(只),比上年度增长32.1%,增加10961头(只),日历年度牲畜存栏总头数23567头(只),比去年增加3383头(只),增长16.76%,肉类总产量达3124吨,比上年增长463吨,增长17.40%(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见附表1)。

2002年,我市市场活跃,渔业生产扩大,全年渔业总产值(现价)55万元,是去年水平的3倍。

三、工业和建筑业

今年,全市工业生产在实施“天保工程”后,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工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工业经济扭转了几年来持续下滑的态势,工全市工业现价增加值完成46230万元,同比增长5.3%,拉动GDP增长近1.9%。

地方工业通过加强管理、加强技改和结构调整,不断开发新项目,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经济效益明显回升。

全市地方乡及乡以上工业现价总产值完成6307万元,与上年实际完成量对比增长39.9%;现价增加值完成2539万元,与上年实际完成量对比增长49.8%,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125.84,比上年实际数提高38.09个百分点(地方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见附表2)。

建筑业受投资总量加大影响,发展步伐加快。

据统计,2002年我市全年建筑业增加值达14670万元,同比增长38.9%,全市基础设施及城市功能得到很大改观。

四、招商引资及固定资产投资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放搞活,取得新成效。

2002年,我市共引进招商项目56个,引进区外资金7298万元,引进国外资金50万美元,分别超额完成计划指标118万元和30万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新高,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我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12644万元(统计口径为地方5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比上年增长5.7%,完成了S301根河至拉布大林油路建设工程、市区给水扩建工程、迎宾路建设、市区道路扩建工程、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奥林匹克广场一期工程及顺通农贸批发市场和五环公园、根河公园一期工程等市区美化亮化工程,这些重点工程的建设和交付使用,将有效地拉动我市经济增长。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2002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据统计,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增加值1634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7%。

铁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平稳,公路客货运输获得长足发展。

全年铁路客货换算周转量预计73850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1.0%;公路客货换算周转量预计9526万吨/公里,较上年增长20.0%。

邮电通讯事业蓬勃发展。

全市电信、邮政、移动、联通、铁通等邮电通讯公司,全年邮电通讯业务收入实现3589.2万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邮政业务收入497.6万元,电信业务收入1969.8万元,移动业务收入946.4万元,联通业务收入137.0万元,分别较去年增长18.2%、5.9%、29.8%和4.3倍。全市电话交换机容量达37132门,比上年增长3.1%;年末电话用户达到30550户,比上年增长10.7%;全市移动通讯不断发展,移动电话用户已达10500户,比上年增长14.9%。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市场活跃,市场需求回升。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469.2万元,比上年增长13.0%,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2.6%。

市场物价稳中有降。

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0.4,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增长了0.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8.3,比去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森工企业木材产量逐年调减,财政政策性减收因素增多,使我市的财政总体收入下降,但我市在财政十分紧张的状况下,合理调度资金,培植财源,保证了重点支出和职工工资的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