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根河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7973.7万元,比上年下降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895.7万元,比上年下降4.7%,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比上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1696万元,同比增长1.4%。 金融运行保持平稳,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51353万元(不包括伊铁建行,下同),比上年下降1.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28395万元,比上年增长7.9%,各项贷款余额为58516万元,同比增长1.2%;银行现金收入467133万元,现金支出50419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8%和14.4%。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002.9万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财险收入1100.1万元,人险收入2089.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和37.5%。 八、文化、教育、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备,竞技水平不断提高。 年末各类电影放映院3个,全年电影放映累计场次69场,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站6个。年内开展了“根河之夏”系列文化活动,组织各类文艺演出18场,广场舞会15场,参与人数达到15万人次;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无线电视台1座,覆盖率均达100%,电视转播台和差转台13个。投资兴建了占地4.6万平方米的奥林匹克综合体育广场,群众和竞技体育有了明显提高。年内我市体育健儿在国内重大比赛中共获奖牌3枚,其中:我市代表队获得全区十运会20公里公路接力赛金牌和男子10公里个人金、银牌,这是呼伦贝尔市迄今为止在自治区甲类体育比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同时,年内我市共举办各类体育比赛13次,丰富了广大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师资队伍进一步加强。 2002年,全市有普通中学19所,其中:初级中学13所,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4所,拥有职业中学1所。普通中学毕业生2840人,比上年增长18.3%,职业中学毕业生12人,比上年下降86.8%,普通中学招生3282人,比上年下降23.0%,职业中学招生60人,比上年增长57.9%,普通中学在校生11311人,比上年增长0.6%职业中学在校生158人,比上年增长43.6%,全市有幼儿园11个,在园人数1428人,比上年增长6.6%,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市有小学校16所,小学毕业生2452人,小学招生2053人,在校生10107人,分别比上年下降25.7%、20.5%和10.7%。全市有专任教师1787人,比上年减少5.6%。2002年,全市高考上线人数达到474人。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 2002年,全市有卫生机构23个,在卫生机构中有医院、卫生院14个,年末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710张,比上年下降7.8%,卫生技术人员1071人,比上年下降12.5%,有卫生防疫机构7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个体诊所42个。 九、人口与就业 全市人口继续得到控制。 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年末总人口172263人,比上年下降0.4%,人口出生率5.88‰,人口死亡率4.18‰,人口自然增长率1.70‰。 全市年末总户数53292户,比上年增长0.4%,其中:市区户数19939,比上年增长0.8%。 在总人口中,市区人口65779人,比上年增长0.4%;少数民族人口19744人,比上年减少0.5%。 全市共有16个少数民族,其中:蒙古族9961人,比上年增长0.2%,回族3477人,比上年下降0.7%;满族4130人,比上年下降1.0%;鄂温克族392人,比上年下降1.0%。 全市在岗职工人数36713人,比上年减少9.3%;城镇人口调查登记失业率4.1%;年内新增就业2340人。 十、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0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49.3元,比上年增长17.2%。(城镇人民生活情况见附表3) 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7373元,比上年增长18.7%。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年末全市共有8887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比上年增长7.0%,全年收缴养老保险金1917万元,比上年下降17.7%;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982人,共有157个参保单位。 注:①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②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 ③除特殊标明外均为全社会口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