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阜康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8-19 昌吉州阜康市统计局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客运量492万人,比上年增长8.8%;完成货运量3610万吨,比上年增长0.9%;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26905辆,其中,私人汽车24214辆,境内高速公路里程76公里,境内等级公路里程1142公里。启动交通运输、物流发展规划编制,一级公路客运站项目纳入国家枢纽计划。金融、邮政、保险、中介等行业稳步发展。2011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03亿元,增长15%;邮政业务总量0.11亿元,增长13.1%。固定电话用户3.35万户,下降45.7%,固定电话普及率每百户59.3部;移动电话用户13.1万户,增长77.3%,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户232部;互联网用户1.25万户,增长2.1%。

以天池为龙头的旅游业加快发展。投资6亿元,全面启动以王母悬圃为重点的天山天池文化产业园建设,世博新疆馆、西王母之山景观群等精品景点建设进展顺利,新天生态园一期项目建设完成。申遗工作全面展开,完成专家查勘论证工作,拆除瑶池商城、邮电宾馆等有碍景观建筑8400平方米,核心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景区管理与运营更加规范,天山天池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游客集散中心正式运营,成功创建为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和全国旅游业标准化试点单位。全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增长37.4%;实现旅游收入17亿元,增长57.6%,占全州旅游收入的33.3%。宾馆、农家乐专项整治初显成效,景城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

七、财政、金融和招商引资

全年共组织地方财政收入14.75亿元,增长75.3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6亿元,比上年增收2.92亿元,增长51.47%;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15亿元,比上年增收3.41亿元,增长124.86%。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8亿元大关,其中,各项税收收入7.84亿元,增长49.8%。在税收收入中,企业所得税0.73亿元,增长58.4%;个人所得税0.44亿元,增长40%。

地方财政支出21.79亿元,增长79.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5.84亿元,增长60%。其中,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达8.97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5%。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般性公共服务支出1.67亿元,增长44%;科学技术支出0.14亿元,增长4.8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82亿元,增长91.6%;教育支出2.37亿元,增长60.1%;医疗卫生支出0.76亿元,增长4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0.78亿元,增长64.9%。

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7.96亿元,比年初增加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储蓄存款余额34.79亿元,增长27.5%。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4.2亿元,比年初增加12.09亿元,增长28.7%。

全年保险公司各项保费收入0.6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1%。其中,寿险0.41亿元,增长146.5%;财产险0.21亿元,增长94.5%;

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0.15亿元,增长99%。其中,财产险赔款0.14亿元,增长133.1%;寿险给付0.01亿元,下降14.3%;

项目和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五鑫铜业、中泰化学等88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共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7.45亿元,一批民生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否决洗煤厂、小焦化等项目39个。执行亿元以上项目30个,落实到位资金83亿元,同比增长48%。

八、人口、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总人口16.76万人,比上年增加0.05万人,增长0.3%。其中男性8.56万人,女性8.20万人。总户数5.65万户,在全部人口中,非农业人口数9.6万人,农业人口人7.15万人。汉族人口11.9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4.8万人,其中回族人口2.08万人,哈萨克族人口1.45万人,维吾尔族人口1.03万人。全市户口登记新出生人口1754人,人口出生率10.5‰,人口死亡率3.9‰,人口自然增长率6.6‰。

社会事业繁荣进步。科技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创建为全国科普示范市。专利申请受理量27项,专利申请授权量23项。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天龙小学实验楼、九运街中心校食宿楼等一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双语”教育稳步推进,幼儿学前双语教育覆盖率达到93%。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54.32%。年末共有普通中等职业学校1所,教师167人,在校学生2400人,普通中学5所,教师698人,在校学生13600人,普通小学9所,教师780人,在校学生8200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着,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九运街镇、滋泥泉子镇中心卫生院建成投入使用。全市共有卫生院数(不含兵团)12个,拥有床位550张,执业医生244人,注册护士306人。拥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

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拍摄《小白杨》等影视剧3部,《家在阜康》等10首原创歌曲专辑出版,“五个百场”文体活动演出580场次,文博中心、体育中心建设顺利启动。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65千册,有线电视入户率27.78%,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8.28%和96.18%。招才引智成效显着,引进研究生35名。

社会保障水平显着提高。安居富民和定居兴牧工程扎实推进,新建牧民定居450户,建成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干部周转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4469套。就业再就业成效明显,全年就业安置6425人。职工五大险种参保率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顺利启动。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8万人,增长30.6%,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8万人,增长16.2%,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87万人,增长20.4%,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2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86万人。全市享受最低保障户数1239户,人数2520人,其中:城镇593户,1172人,农村646户,1348人。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176张,收养各类人员186人。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共发放各类低保金692万元。启动社会福利园建设,乡镇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建设进展顺利,殡仪馆项目主体完工。认真落实基层干部补贴政策,设立蔬菜、肉食补贴点平抑物价,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九、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得到显着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449.19元,增长10.1%。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3042.82元,增长9.8%。经营性收入1321.37元,同比增加141.49元,增长12%,人均消费性支出11075.53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44.07元,增长17.4%。人均食品支出为4162.33元,增加982.28元,增长30.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666元,人均增加1400元,增长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