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北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变中求进,重点突破,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新兴产业培育和新城建设,全区经济继续保持稳健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荣获常州市辖市区综合考核第1名、科学发展评比考核第1名,在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排位升至第3位。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健运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总量规模继续扩张,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3.13亿元,比上年增加122.66亿元,同比增长24.5%(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22亿元,同比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410.57亿元,同比增长22.6%,其中工业增加值388.71亿元,同比增长23.3%;第三产业增加值201.34亿元,同比增长29.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2.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7:31调整为1.8:65.9:32.3。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超过10万元,达10.29万元,同比增长21.4%,按现行汇率折算达1.63万美元。地方财力不断增强,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全区财政总收入跃上新台阶,达204.11亿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3.02亿元,同比增长30.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11.7%。从预算收入构成看,主体税种全面增长,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分别入库16.04亿元、12.63亿元和11.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62%、15.15%和24.79%。金融信贷平稳运行,年末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49.57亿元,比年初增加64.03亿元,同比增长13.19%;贷款余额348.02亿元,比年初增加43.86亿元,同比增长14.42%;存贷比63.33%,同比上升0.68个百分点。 二、农业与农村 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高效农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04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多种经营产值11.95亿元,同比增长6%,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85.1%。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2.5万亩,新增高效农业面积0.75万亩、设施农业面积0.66万亩;全年共获得省、市各类农业项目46个,争取财政支持资金2473万元,同比增长25.4%;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8只、绿色食品6只。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建设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7家,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户,并与南农大合作建成都市e农庄农业现代物联网平台,新北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省级园区;积极实施、推广水稻种植机械化、农作物秸秆还田,加快培育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农机化综合水平达74.4%。政策性农业保险和特色农业保险覆盖率持续提高,为11.37万户农民办理家庭财产保险。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通过省级验收,建成高标准良田2.17万亩,新增耕地面积5013亩;引进菜根香产业园、大娘水饺产业园等9家龙头企业。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孟河镇进入全国中心镇建设行列,薛家镇、西夏墅镇顺利完成国家级生态镇省级现场考核验收,建成省级生态村2个、市级生态村12个,农村环境不断改善。水利建设水平提升,累计完成土石方160.6万方,疏浚农村河道18条,总长23.59公里;改扩建泵站10座,修建防渗渠道27.2公里;长效管护河道168条、沟塘1000个;组织实施小型农田专项工程、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一期项目建设,总面积5.1万亩,当年投资4655万元。农村改革不断深入,25个村完成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其中11个村新建股份合作社;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其中合作联社3家;累计5.8万户农户参加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占农户总数的51%;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社8家,新增入股面积1.55万亩。 三、工业 规模总量稳步扩张,工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150.3亿元,同比增长25.8%;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1680亿元,同比增长29.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10.6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36亿元,同比增长28.1%。企业效益稳步增长,受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和经济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工业经济运行环境趋于紧缩,企业经济效益呈现高开低走、增幅放缓的基本格局。全区实现利税174.1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139.5亿元,同比增长13.4%。实现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90.1亿元,同比增长5.7%。五大产业增势强劲,五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1425.4亿元,同比增长33.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84.8%,比重较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693.2亿元,同比增长22.7%;新材料业369.7亿元,同比增长44.8%;新能源及环保节能业210.8亿元,同比增长58.3%;电子信息业80.4亿元,同比增长33.6%;生物技术及制药业71.3亿元,同比增长3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省口径)完成工业总产值790.5亿元,同比增长42.3%,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3.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7.1%,比重较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外企、民企双轮驱动,全区外资企业完成产值997.6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7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和27.9%,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9.4%和59.5%;实现利税91.6亿元,其中实现利润5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和4.4%。民营企业完成产值591.2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7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和25.4%。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全区726家规模企业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84家,比上年增加37家,其中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20家,比上年增加2家;利税超亿元企业19家,比上年增加2家,其中利润超亿元企业15家,比上年增加1家。全年新增千红制药、星宇车灯、维尔利环保3家企业成功上市,累计上市企业8家。乡镇工业稳健发展,镇、街道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562.8亿元,同比增长24.7%;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32.5亿元,同比增长25.2%;实现利税122.7亿元,同比增长23.2%。 四、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1.34亿元,同比增长29.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65亿元,同比增长17.3%;服务业完成税收34.72亿元,同比增长25%,占总税收比重达32.5%。专业市场规模扩张,形成了一批规模大、影响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大型交易市场。长江塑化市场、龙城钢材城、万商商贸城等7大专业市场共实现市场成交额476.1亿元,同比增长7%;长江塑化市场、龙成钢材市场实现交易额超百亿,其中长江塑化市场实现交易额202亿元,同比增长23.9%。高品质项目先后落户,全市第一家外资金融机构——首都银行(中国)常州分行建成开业,人民银行常州中心支行、常州银监分局、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签约新龙国际商务城金融区;国际知名物流公司——普洛斯、嘉民强势进驻,喜来登大酒店、维景国际大酒店等一批五星酒店建成开业。全年累计完成服务业投入171.12亿元,同比增长31.02%,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35.9%。消费市场持续活跃,万达广场建成开业,万千百货、万达影城、沃尔玛等知名商家入驻,餐饮、百货、零售业生意火爆。富都、维景等重点餐饮住宿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3亿元,同比增长22.1%;上缴税收4475万元,同比增长38.1%。汽车消费稳步提高,22家品牌汽车4S店全年销售汽车2.85万辆,同比增长20.3%;实现销售收入53.75亿元,同比增长30.6%。旅游业蓬勃发展,以环球恐龙城休闲度假区、三江口旅游休闲区等板块为载体,加快推进迪诺水镇、中华恐龙园魔幻雨林区4D过山车、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成功组织国际光影烟花节、首届国际恐龙节、恐龙国际狂欢节、国际动漫艺术周等活动,旅游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华恐龙园全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22亿元,同比增长28%。恐龙谷温泉、三河三园、恐龙城大剧场全年接待游客46万人次,同比增长31.4%;实现营业收入4915万元,同比增长17.6%。环球恐龙城被评为江苏省旅游景区“二十强”、“长三角最受欢迎十佳景区”;中华恐龙园担纲制定的首个国家标准《主题公园服务规范》正式颁布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