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北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注:光伏园、新能源车辆园(含机电园)数据均为园区口径。 八、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瞄准国际化、生态化新城建设目标,全面推进“四规合一”战略规划、新龙国际商务城规划、区重要商业设施布局规划、产业园区规划、生态景观规划和城乡统筹规划等编制工作,完成了高铁核心区、通江大道周边、府西飞龙地块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新龙国际商务城、新龙国家森林公园等八大重点工程加快推进;配合京沪高铁、常泰高速、机场路高架、122省道、238省道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建设,全年新增主、次干道路49公里,黄河路、汉江路等28条城市主要道路“白改黑”及景观提升工程顺利完成。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京沪高铁场站及配套工程建成投运,通江大道地下通道顺利落成。动迁安置规范有序,累计签约民房2963户,协议拆迁面积90.89万平方米;签约企业43家,协议拆迁面积16.63万平方米;安置居民6097户,安置面积89.98万平方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契机,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全年改造提升绿化面积127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面积203.3万平方米。城市长效管理不断加强,开展长江中路等沿线企事业单位围墙(立面)出新、通江路等主要道路300米内民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汉江路、通江路分别接受“省级市容管理示范路”的初评、复查,核心区长期在市级长效管理考核中居首位。“12319”城建服务热线受理平台收到各类咨询投诉5534件,办结5504起,结案率99.5%,满意率99%。滨江化工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污染企业关、停、并、转步伐加快,全年关停化工企业10家;全面推进企业雨污分流改造,38家企业完成改造;重点整治企业废气污染,大力推进企业废气焚烧设备建设、尾气焚烧装置管理、车间密闭改造等工程,不断加强污染物总量减排、重金属污染物防治、危险废物监管,进一步扩大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联网区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11条河道的清水工程整治全面完成,定期对敏感河段水质进行预警性布点监测。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341件,核准试生产82件,预验收33件,竣工验收65件,退批、劝退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6个,完成16家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九、社会事业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平台载体不断完善。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3家,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21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214只,新增企业“两站三中心”31个。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98项,其中国家项目50项、省级项目37项,争取落实科技经费1.86亿元。全年申请专利3736件,其中发明专利1136件;授权专利2798件,其中发明专利207件。成功创建驰名商标3件,着名商标12件,申报知名商标42件,三名商标增量居全省高新区第1位。争创江苏名牌产品4只、市名牌产品15只,完成制修订国家标准13项、行业标准8项、地方标准12项。重大科技平台取得新突破,新增孵化器、加速器面积13.1万平方米,认定省级孵化器2家、市级孵化器2家;引进科技孵化企业87家,孵化毕业企业58家。科技合作交流不断深化,组织产学研活动17场,签订合作协议112项。创新创业人才加速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进区通道进一步拓宽,58名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落户我区,6人入选省“双创人才”,7家企业被授予领军人才创业重点企业。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优质资源均衡发展。全区设普通中学17所(含1所12年一贯制学校及1所9年一贯制学校),其中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2所,小学22所,职业高等学校1所,民办高等院校1所。全区在校学生43781人,专职教师267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2%。优质资源持续增多,2所幼儿园通过省优质幼儿园验收,3所学校创建市优质学校,优质学校比例达73.5%,新增“市一级校园网”学校4家。教育设施不断完善,前桥幼儿园、小塘幼儿园、罗溪小学相继建成,区老年大学建成运行,薛家小学改扩建、天合国际学校、龙城小学、飞龙实验学校、新桥中学初中部建设积极推进。骨干教师队伍壮大,新增市骨干教师40名、市学科带头人4名、区骨干教师98名、区学科带头人45名。实施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重点选择培养优秀教师20名,为特级教师培养提供人才储备;成立了黑牡丹教育基金,评选表彰优秀校(园)长、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 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全区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119个,其中各级各类医院、卫生院13家;卫生技术人员830人,其中医生383人;卫生机构床位数721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出台《新北区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意见》,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处方均价同比下降10.8%。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春江人民医院、新桥镇卫生院全面竣工,小河、圩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新北人民医院、三井医院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全面开展了农村儿童先心病和白血病的筛查救治,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00元,实际参保29万人,参保率100%。 文体事业繁荣活跃,群众生活多姿多彩。实现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区、镇(街道)基层服务点全覆盖。围绕建党九十周年,组织“忆红色往昔”电影展播、“光辉岁月”书画摄影作品展、“红心向党”文艺汇演等演出活动。“幸福广场文艺周周演”和“文艺节目走进社区(村镇)”活动共演出36场。实施送文化下乡工程,送电影1500余场、送书5万元、送戏24场。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积极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标兵)创建(评审)工作,扎实开展“树立文明新风尚、建设美好新农村”、文明集贸市场、文明新风户、文明新风带头人等评选活动以及“三下乡”、“道德讲堂”等系列活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以“全民健身你我同行”为主题,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新建健身示范点10个;开展百人特色团队建设工程,建成百人文体特色团队10支。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公布了17个项目为第五批市级文保单位,孟河古城墙建设完成,西夏墅孔庙修复工作和魏村老街保护规划启动。 十、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全区参加养老保险企业8246家,参保职工18.08万人,全年征缴养老金12.89亿元,扩面净增2.19万人。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0.12万人,其中参保缴费人数6.29万人,参保率达99.3%,领取基础养老金人数3.83万人,发放率达100%。社会救助水平逐步提高,全年发放城乡低保金2605万元、困难群众物价补贴816万元、无固定收入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费855万元、低保边缘困难家庭生活救助金543万元,对680名大病困难群众人均发放救助金5645元,1517名残疾人享受康复、居家安养和无障碍进家庭服务。“爱老助老”工程深入推进,向1万余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尊老金531.47万元,向1223名9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政府援助的居家养老服务;新增机构养老床位268张。就业帮扶成效显着,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4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803人、再就业援助49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供求平台服务优化,开展用工保障“春风行动”、“火车站企业招聘直通车”等活动,举办招聘会50场,提供岗位3.1万个;职业培训质量提高,采用“政校企联合”操作模式,分别举办12个工种分类职业培训、新成长劳动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SYB培训等。住房保障不断完善,实现经济适用房保障全覆盖,国展·风采公寓、罗溪镇公共租赁小区等两个公租房小区交付使用,新增廉租房住户18户、经济适用房住户30户,4000套公共廉租住房开工在建。社会稳定基础牢固,积极推行“1+4”访调联动机制,着力探索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有效途径。在3个街道先行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户籍管理一元化、社会服务一体化、长效管理信息化试点工作。实施平安护民工程,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完成老小区的“三防”改造提升,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推进,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6.05万人,常住人口60.58万人;全年出生婴儿3777人,出生率6.77‰,自然增长率1.6‰,计划生育率99%;全面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新建了春江镇、罗溪镇、三井街道人口文化园;推行早教亲子体验100%进社区、早教知识100%进家庭活动,建成14个公益性早教机构。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29元,同比增长13.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4885元,同比增长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