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州和静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11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经济总量扩张,结构改善,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4.07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4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23.81亿元,增长34.1%,其中:工业增加值21.25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15.42亿元,增长16.1%。三次产业结构为27.5∶44∶28.5。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00元,比上年增加2493元,增长18.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9154元,比上年增加953元,增长11.6%。 二、农业 2011年,和静县农业总产值为22.27亿元,较上年增长28.79%,其中:农业产值为11.68亿元,较上年增长18.56%;林业产值为0.5亿元,较上年增长20.92%;牧业产值为9.58亿元,较上年增长40.81%;渔业产值为0.03亿元,增长44.2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为0.5亿元,较上年增长23.72%。 (一)、农作物生产情况 2011年,农作物正复播种面积为45.44万亩,较上年减少0.56万亩,降低1.2%。农作物产品产量:粮食62460吨、油料2087吨、甜菜107795吨、工业用辣椒242239吨、工业用西红柿282111吨。 (二)、畜牧业生产情况 2011年,和静县牲畜存栏92.33万头(只),较上年降低2.42%,其中:大牲畜9.38万头,牛6.37万头、羊79.12万只,猪3.83万头。今年牲畜繁殖成活数为63.83万头(只),增长1.98%,牲畜出栏80.62万头(只),增长5.82%。 2011年,和静县全部肉产量为22051吨,较上年下降0.33%,其中:牛肉5090吨,下降16.3%,羊肉7580吨,下降2.23%,猪肉7484吨,增长7.6%。 (三)、林业生产情况 2011年,和静县当年造林面积为2235亩,较上年下降73.72%,零星植树13.3万株,较上年下降67.8%,各类木材采伐量为8326立方米,较上年下降37.9%。 (四)、渔业生产情况 2011年,和静县水产品总产量为230吨,面积795亩,单产289公斤。 农牧民收入大幅度增加。2011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9154元,比上年增加953元,增长11.6%。 三、工业 2011年和静县工业实现稳步发展,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74.55亿元,同比增加18.98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0.41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07亿元,同比增长38%,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78.7%;实现工业总产值62.37亿元;销售产值54.81亿元,同比增长41.1%,产销率达8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生产情况 钢材121.21万吨,同比增长42.7%、生铁121.09万吨,增长38.2%、铁矿石405万吨,增长42.3%、水泥50.94万吨,下降12.4%、发电量10.99亿千瓦时,下降2%、售电量9.68亿千瓦时,增长42.1%、番茄酱1.99万吨,同比增长28.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民生环境得到新改善。 2011年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8.51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县属24.5亿元,同比增长15%。在完成投资额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35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投资0.04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5.12亿元。在完成投资额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33.24亿元,股份合作、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投资5.33亿元;私营企业完成投资9.90亿元;个体投资完成0.04亿元。 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和静县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以及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静县房地产开发企业累计完成投资达5.12亿元,同比增长389%。全县房屋施工面积643128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25.24%;其中:住宅面积554940平方米,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261405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4.29%,其中商品住宅232643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含现房和期房)44158万元,其中商品住宅34138万元。 五、贸易 2011年和静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24520.6万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18938.7万元,同比增长20.2%;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5581.9万元,同比增长27.3%。 按行业分类,2011年批发业消费总额累计2866.6万元,同比增长73.8%;零售业消费品总额累计17768.4万元,同比增长17.1%;住宿业消费总额累计1114.8万元,同比增长50.4%;餐饮业消费总额累计2770.8万元,同比增长5.9%。 我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在制造业和旅游业的大力开发等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我县消费品市场保持了繁荣活跃。 六、交通运输、邮电、旅游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综合运输业务量大幅增长。全县有350辆运营载客汽车共发送车辆次数20.9万辆次,比上年同期增长63.3%;输送旅客161.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6.5%。全县境内现有国道3条216、217、218线和省道4条206、301、305、321线,全县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2224.59公里,公路网密度为5公里/百平方公里,通村油路60.55公里,全县柏油路里程达1321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2011年邮政业务总收入1027万元,同比增长14.6%。共有12处邮政支局(所),邮路总长度862公里,农村投递线路总长度达708公里。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4255户,全县固定电话普及率13.25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8513户、互联网专线13条,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28244户,全县移动电话普及率70.07部/百人。 我县旅游业的发展得到了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初步开发旅游景区(点)8处。各类旅游企业、宾馆、饭店100家(包括县城内各家庭旅馆业)。国内旅行社1家,旅游公司6家,星级酒店8家,星级酒店客房总数626间,其中:2星级酒店2家,客房总数147间、3星级酒店6家,客房总数479间;星级景区共4处,2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1处;3星级农家乐12家。2011年,我县共接待旅游人数56.53万人次(其中外宾8185人次),旅游直接收入8592万元,旅游总收入1.72亿元。 七、财政和金融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下,全年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11年全口径财政总收入82451万元,同比增长69.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5251万元,比上年增长74.8%,其中:地税完成31662万元、国税完成10627万元、非税完成4681万元、基金完成8281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