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文山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8-19 文山州文山市统计局

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涉及民生的投资进一步加大。全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7.8亿元,比上年增长70.6%,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4.9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19.1亿元,增长124.7%;农田水利完成投资5.2亿元,下降37.3%;教育投资完成3亿元,增长20%,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投资完成0.6亿元,增长140.4%。

国有单位和非国有单位投资实现同步增长。在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39.7亿元,增长16.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5.1%;非国有投资完成48.3亿元,增长18.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4.9%。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社会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2011年,随着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的全面落实,消费市场商品供应充足,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城乡市场协调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快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4.2亿元,比上年增长20.1%。

从城乡看,城乡市场零售额同步增长。市级实现零售额42.9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9.3%;市以下实现零售额11.2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7%。

从行业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均保持较快增长。全市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达41.9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7.5%,是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5%。

市场物价高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4.6,比上年上涨4.6%。其中食品上涨12.4%,烟酒及用品上涨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7%,交通和通讯上涨2.6%,居住上涨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1%,衣着上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1.8%。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5.1%,比上年增长5.1%。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11.8%,比上年增长11.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为101.25%,比上年增长1.25%。

七、对外经济

2011年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3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7.4%。其中出口完成7040万美元,增长181.7%;进口完成282万美元,同比下降18.5%。

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年共实施新签约及结转国内合作项目36个,比上年下降5.3%,项目协议总投资1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实际到位资金25.1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引进外资项目1个,协议总投资1.52亿元,折合美元达2338万美元,2011年实际利用外资1073万元,折合美元达165万美元。

八、交通运输、邮政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为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4%。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392万吨,比上年增12.3%;货物周转量3240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21%;旅客周转量8910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1%;客运量401万人,比上年增长2.8%;境内公路里程2725.1公里,比上年增长4.2%。2011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达到125680辆,比上年增加10852辆,增长9.5%。其中汽车47374辆,比上年增加1754辆,增长3.8%,摩托车77770辆,比上年增加9275辆,增长13.5%。

邮政、电信、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市邮政业务总量1542万元,下降19.2%。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6.6万户,比上年下降2.7%,其中:城市电话用户5.6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万户。移动电话4.5万户。全年接待游客147.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11%。全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38866.24万元,比上年增长6.1%。

九、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5.02亿元,比上年增长28.2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6亿元,增长26.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8.3亿元,增长27.43%;非税收入完成0.3亿元,增长5.26%。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民生支出不断增加。全市财政总支出20.1亿元,比上年增长31.45%。全年教育支出3.15亿元,增长5.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8亿元,下降1.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1亿元,增长27.6%;医疗卫生支出1.93亿元,增长47.5%;农林水事务支出2.78亿元,增长19.6%。

金融运行平稳有序,存贷款持续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1.9亿元,比上年增加31.2亿元,同比增长20.72%。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9.7亿元,比上年增加10.6亿元,同比增长7.65%。

十、教育、科技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全市幼儿园数53所,幼儿入园率82.73%,在园幼儿16465人,比上年增长18.27%,教职工1099人,增长22.38%。小学校数153所,在校学生46355人,比上年增长0.37%,小学专任教师2543人,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52%,学龄儿童毛入学率115.61%,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0.1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7.13%。普通中学校数24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2952人,其中:初中学生2262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0332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074人,比上年增长0.68%。中职学校数12所,在校学生19298人,中职学校专任教师713人。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85.52%,初中阶段学龄人口毛入学率110.68%,初中在校学生年辍学率1.97%,初中阶段学生升学率77.05%。2011年高考上线率为95.2%。全市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83年。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11年全市获得公用经费补助3716.23万元;共有13.8万人次中小学生享受国家免费教科书,2.462万名中小学生得到寄宿制生活补助;0.65万人次普通高中和中职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补助。

科技发展取得新成果。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425万元。2011年全市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5项,新批准高新技术企业1户,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户。全年全市共投入科技项目资金245万元,申请专利69件,其中发明专利20件,实用新型专利16件,外观专利33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市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64个,其中:专业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4万余册。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2座,广播电视台2座。2011年全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86%和98.56%。有线电视用户73493户,有线电视入户率60.2%。

卫生事业统筹推进,医疗条件有新的改善。2011年全市卫生机构15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部)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382张,其中医院床位数1022张,卫生院床位数360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164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551人;村卫生所130个,卫生员287人;全年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425例,比上年增长1.5%,传染病发病率295.95/10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3.9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33万人,参合率为95.94%。全市53.5万人次享受到新农合医药费用补偿5554.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