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文山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19 文山州文山市统计局

2011年,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文山市广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在强产业、快发展,调结构、上水平,转方式、增动力,惠民生、促和谐上狠下功夫。“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120.5亿元,占文山州生产总值的30%,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6%,比全州的增速高出1.4个百分点,比全省的增速高出1.9个百分点,比全国的增速高出6.4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7亿元,同比增长9%,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第二产业增加值59.3亿元,增长21.6%,拉动GDP增长10.4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6.5%;第三产业增加值48.5亿元,增长10.3%,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7.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48.1:41.9调整为10.5:49.3:40.2。人均GDP达25371元,按2011年末人民币汇率(1美元=6.3009元人民币)折算达人均4027美元。非公经济蓬勃发展,2011年,文山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59.8亿元,占GDP的49.6%,对GDP的贡献率为49.87%,拉动GDP增长7.76个百分点,非公经济支撑文山市经济发展作用明显。

全市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年末全市城镇化率达52.6%,比上年提高0.19个百分点,城镇人口达25.6万人。

二、农业

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实现2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6%。其中:种植业产值12.2亿元,增长11.04%;林业产值0.3亿元,增长9.6%;畜牧业产值7.1亿元,增长7.03%;渔业产值0.2亿元,增长47.8%;农业服务业产值0.6亿元,增长8.23%。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21.7万亩,增长10.7%。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3.7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4.4万亩,其它作物种植面积13.6万亩。粮经比例为52:48。粮食总产量达160068吨,比上年增加7868吨,增长5.2%。粮食综合平均亩产251公斤。油料产量8584吨,增加3683吨,增75.1%;蔬菜产量106618吨,增产14944吨,增16.3%;烤烟产量10498吨,增产1773吨,增长20.3%;三七产量2282吨,增产838吨,增长58%;甘蔗产量120081吨,减产14330吨,减10.7%。

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7.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8%,畜牧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产业。生猪出栏482204头,比上年增长3.3%,年末生猪存栏379786头,增长3.9%;大牲畜出栏27179头,增长7.1%;家禽出栏1399358只,增长7.4%。肉类总产量50180吨,比上年增长8.6%。其中:猪肉产量43900吨,增长8.2%;禽肉产量2625吨,增长9.3%;牛肉产量2946吨,增长23.4%;羊肉产量701吨,增长13.6%。禽蛋产量3239吨,比上年增长7.6%。水产品产量2242吨,比上年减2.1%。

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0480万瓦特,比上年增长9.85%,其中:排灌机械动力3889万瓦特,比上年增长96.02%;沼气池22077口,比上年增加280口;农村用电量555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8%。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2011年全市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24万亩。年末拥有水库总数48座,水库库容量8647万立方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支撑和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11年,文山市各级各部门努力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工业生产持续回升,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在烟草、中成药、电力和水泥等主要产业的拉动下,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110.2亿元,比上年现价增长28%,创造工业增加值4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可比价,下同),工业拉动经济增长8.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3亿元,比上年增长26.3%。

国有、股份制工业企业全面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37.9%;股份制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国有、股份制工业比重为56.2:43.8。

规模以上轻工业和重工业实现同步发展。全市规模以上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2%;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0.6亿元,比上年增长36%,轻重工业比重为44.9:55.1。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实现利税16.1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实现利润9.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87.33%。

建筑业平稳发展。2011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8.6%,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贡献率达11.8%,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9.8%。

四、节能降耗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节能降耗的巨大压力,全市各级采取有力措施,深入生产一线调研,不断克服节能降耗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致使单位GDP能耗下降3.51%,圆满完成州下达任务,为顺利完成“十二五”节能降耗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消费能源120.7万吨标准煤(等价热值,下同),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消费能源1.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5%;第二产业消费能源93.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8.3%;第三产业消费能源15.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9.5%;居民生活用能9.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8.1%。全年单位GDP能耗总体呈现前升后降态势:一季度全市单位GDP能耗上升2.87%、上半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上升5.03%、三季度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2.26%、四季度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3.51%。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亿元,比上年增长25.7%,仍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其中:城镇投资完成53.6亿元,增长14.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9%;农村投资完成11.3亿元,增长17.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2.8%;房地产投资完成22.1亿元,增长25.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6.3%;农村私人投资完成1.03亿元,增长21.7%。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52.1万平方米,增长12.9%;房屋施工面积101.7万平方米,下降28.4%,建安工程投资额74.9亿元,增长61.8%。

三次产业投资一增二减。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亿元,比上年下降34.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8.6亿元,比上年下降10.3%,其中工业完成投资22.1亿元,下降13.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7.9亿元,比上年增长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