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景东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8-19 普洱市景东县统计局

建筑业生产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2010年,我县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109761.6万元,同比增长59%,其中:新签合同额97601.3万元,同比增长87%。2010年,共有资质内建筑业企业1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1766.1万元,同比增长64%,增幅比上年提高12.3个百分点;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42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2.2%;实现工程结算收入72157.4万元,同比增长50%;实现利润总额15440.8万元,同比增长55.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完成竣工产值13876.4万元,同比下降74%。

从业人员不断壮大,2010年,建筑业从业人员6152人,同比增长11%,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62人,同比增长72%。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28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2%,增幅比上年降低24.5个百分点。按投资地域来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4565万元,同比下降9.0%;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4615万元,同比增长2.5倍;房地产投资15100万元,同比增长24.0%。按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919万元,同比增长12.9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1112万元,同比下降36.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0249万元,同比增长64.8%。

全年施工项目84个,同比增长2.5倍;新开工项目65个,同比增长5.0倍;施工房屋建筑面积3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5%;竣工房屋建筑面积2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3%,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4.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2%。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2010年,我县交通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公路里程大幅增加,公路等级有所提升。全县境内公路里程达2913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弥宁公路为主干道,县道花大路、芹漫路等公路为骨架,乡道和村道为分支,客运站点为支撑的公路网络体系。2010年,全县交通运输财政支出为9712万元,同比下降14.2%。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388万元,比上年下降5.4%。

全县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5689辆,比上年增长7.9%,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5577辆,比上年增长7.9%。

全年货运量180万吨,货物周转量18198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3.9%;完成客运量108万人,客运周转量11664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2.5%。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388.1万元,同比下降8.5%。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2150户,同比增长75.3%。移动电话用户18.35万户,同比增长49.2%,移动电话的电话普及率达到48.3部/百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达到8436户,同比增长129.2%。2010年,166个行政村和3个居委会全部通上电话,中国电信、移动、联通手机信号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

旅游业逐步升温。2010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30.4万人次,同比增长6.3%,旅游综合收入达9249万元,同比下降7.2%。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业

消费品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2010年,全县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1023.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0%,增幅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按销售地域来看:城镇市场完成零售额50599.6万元,同比增长22.4%,乡村市场完成零售额20423.8万元,同比增长21.1%。按行业来看:批发业完成3632.5万元,同比增长18.0%;零售业完成57081.7万元,同比增长21.5%;住宿业完成零售额379.7万元,同比增长1.1倍;餐饮业完成零售额9929.5万元,同比增长24.3%。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2010年,我县各级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国家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加强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确保了全县金融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92009万元,比年初增加71775万元,增长32.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企业存款余额达29628万元,比年初增加6453万元,增长27.8%;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73920万元,比年初增加44157万元,增长34.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4375万元,比年初增加41384万元,增长33.7%,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9.4个百分点。其中:个人消费短期贷款为1394万元,比年初增加327万元,增长20.4%,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为1.2%;个人消费中长期贷款为24205万元,比年初减少774万元,下降3.1%,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为14.7%。

2010年,全县保险业承保额达到816680万元,比上年增加147180万元,增长30%,实现保险业增加值2316万元。保费达到8893万元,同比增长162.9%。已决赔款4167万元,同比增长297.2%。

八、文化、教育和卫生

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较快。2010年,彝族“打歌”、“杀戏”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中心及4个乡(镇)基层服务点,启动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2010年,广播电台1个,广播站13个,广播电视转播台1个,地面卫星接收站1866座,全县广播覆盖率达99.1%,电视覆盖率99.2%,有线电视入户率为27%。全县有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站13个。

2010年,我县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投资力度,教育事业加速发展。“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69541多万元,年均增长57.7%。五年来,教育事业成效显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两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2010年,教育支出为22196万元,同比增长26.1%。全县共有各级教育机构190所,各类在校生人数49463人,教职工人数3057人,专任教师2929人。其中:拥有幼儿园20所,在园幼儿3877人;小学149所,在校学生2789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39%,巩固率99.47%,升学率99.6%,小学辍学率0.53%;初中15所,在校学生12825人,初中毛入学率97.02%,完学率98.34%,中小学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4.2%,全面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4所,在校学生2462人,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46.2%;现有职业类学校1所,在校学生2406人。

2010年,我县坚持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优化配置现有卫生资源,不断推进卫生事业协调发展。2010年,全县医疗卫生支出11903万元,同比下降2.7%。全县医院、卫生院数达18所,村卫生室165所。医院、卫生院床位达659张,比上年多20床;全县专业卫生技术人员数达537人,其中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278人。全县婴儿死亡率为7.96‰,5以下儿童死亡率8.96‰,产妇住院比例达83.33%,传染病发病率(1/10万)129.08%。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启动和实效,卫生和药品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状况将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