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江油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26亿元,增长102.3%。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7.32亿元,增长51.9%;更新改造完成投资22.06亿元,增长80.9%;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95亿元,增长14.5%;农房重建投资55.93亿元,增长179.8%。基建、技改施工项目700个,增长174.5%;其中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184个,完成投资43.8亿元,增长54.7%。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92亿元,增长140.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3.79亿元,增长82.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8.55亿元,增长105.8%。第二产业中,工业项目投资23.79亿元,增长82.6%,比上年快104.5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1亿元,增长13.5%,制造业投资20.3亿元,增长87.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5亿元,增长90.1%。 民生保障投资增长明显加快。涉及民生保障的教育、卫生、民政、水利、交通、文化旅游和城乡居民住房重建共完成投资78.11亿元(不含城乡住房维修加固投资),增长207.4%,快于总投资增长105.1个百分点。 全年竣工项目300个,新增固定资产71.7亿元,竣工房屋面积50.9万平方米。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和效益有:新、重建水泥生产线3条,年水泥生产能力达到220万吨,新建600米长公路桥1座,改建二级以上公路16公里。 房地产市场逐渐回暖。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81.7万平方米,下降2.6%;竣工面积9.4万平方米,下降35%;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8万平方米,增长31%;实现销售额7.14亿元,增长99%。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繁荣,居民消费面扩大。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9亿元,增长31.4%。其中,城镇市场增长36.1%,乡村市场增长27.5%,城镇市场快于乡村市场8.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销售总额4.6亿元,增长25.2%;零售业实现销售总额40.71亿元,增长27.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销售总额13.78亿元,增长50.2%。到2009年底,已补贴农户汽车、摩托车、家电下乡及农机购置等中央财政资金3816万元。 消费热点不断升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汽车零售额增长98%,食品类增长53.9%,儿童玩具类增长5.1倍,服装鞋帽、纺织类增长1.8倍,化妆品类增长3.7倍。 旅游业逐渐恢复。2009年,全市旅游景点、旅游设施恢复重建投资力度加大,进度加快,旅游业逐渐恢复。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4.8万人次,增长9.8%;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7.02亿元,增长26.9%。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2009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9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15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6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1207万人,下降2.7%;客运周转量61324万人公里,增长117.1%。货运量743万吨,增长38.9%;货运周转量64615万吨公里,增长321.1%。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实现邮电业务总收入3.77亿元,增长24.3%。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14.19万户,下降22.8%。住宅电话中市话用户4.96万户,下降14.9%;农话用户5.44万户,下降3.4%。移动电话用户58.93万户,增长21.3%。国际互联网用户4.6万户(不包括手机上网用户),增长37.7%。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持续增收,支出下降。2009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3.5亿元,增长39.3%。地方财政收入7.88亿元,增长41.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4亿元,增长32.8%。财政支出53.67亿元,下降14.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5.17亿元,下降23.2%。其中教育支出2.16亿元,增长11.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15亿元,下降79%;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32.62亿元,下降5.1%。 金融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贷款增长快于存款增长。12月末,全社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29.85亿元,增长26%,比年初增加47.4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1.54亿元,增长13.6%,比年初增加15.22亿元。全社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4.46亿元,增长34.2%,比年初增加16.44亿元,增速比存款高8.2个百分点。 保险事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各类保费收入3.24亿元,增长7.3%。其中,人身险2.61亿元,财产险0.63亿元。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1.81亿元,增长25.1%。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9年,全市组织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类45项,获得立项19项,获得支持资金720.5万元。新创建科普示范乡镇2个,达到14个;新创建科普示范基地2个,达到13个;新创建科普示范学校2所,达到11所;新创建科普示范企业1个,达到4个。 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2009年末,全市有各类学校179所,其中幼儿园71所,在园(班)幼儿15312人;小学73所,在校学生39914人,专任教师280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到101.03%。普通中学30所,在校学生42989人,专任教师2506人。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9189人,专任教师213。成立高等专科学校1所,在校学生1085人,专任教师16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2009年高考本科硬上线2736人,增长13.2%;上重点本科581人,增长16.9%;万人上线率31.5,本科和重点本科增长率均列绵阳市各县市区之首。 实施“教育助学工程”,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2009年,落实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工作,惠及全市72631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实施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惠及中职学生4340名,高中学生9629名。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事业继续发展。2009年末,全市有剧场1个,公园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3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4万余册,博物馆2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2个,文物藏品4880件。全市有乡镇广播站36个,广播覆盖率96.4%,电视覆盖率96.1%。 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持续增加,条件继续改善。2009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34个,其中,医院20个,乡镇卫生院4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个,诊所161个,村卫生站389个,其他医疗卫生机构4个。共有床位4480张,卫生机构人员5565人,其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4956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818人,注册护士1343人。 新农合等惠民医疗政策进一步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市40个乡镇,农业人口60.6万人,参合率达到95.6%,全年为6.58万名参合农民办理了门诊报销,报销金额254.74万元,住院累计补偿6.35万人,补偿金额达到4794万元,实际补偿比例达到40%,慢性病补偿571人,补偿金额46万元。参合农民本地就医率达94.7%,基本实现了就近就医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