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江油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一系列有效政策措施,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发展路径,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围绕止滑提速、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爬坡实干,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市呈现经济止滑回升、民生持续改善、灾后重建加快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经济总量及增速较快回升。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2.27亿元,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23.6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69.67亿元,增长22.2%;第三产业59亿元,增长13.5%。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6%、61.8%和33.6%,分别拉动GDP增长0.8、10和5.4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872元,增长16.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3:43.8:38.9调整为15.5:45.8:38.7。 民营经济持续较快发展。2009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8.55亿元,增长20.5%,占GDP的比重为4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6%。其中,第一产业8.62亿元,增长14.1%;第二产业25.06亿元,增长26.2%;第三产业34.87亿元,增长18%。其中,民营工业增加值20.75亿元,增长27%。 市场物价低位运行。2009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2%,涨幅比上年回落5.2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四涨二跌二持平”,其中,食品、烟酒、衣着和交通通讯四类价格分别上涨1.1%、0.4%、0.8%和0.1%,娱乐教育和居住二类价格分别下跌0.1%和2.1%,医疗保健和家庭设备二类价格持平。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回升。2009年,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1户,净增25户,达到176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58.67亿元,增长39.8%。实现工业增加值53.9亿元,增长36.6%。全部工业增加值为60.5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6.2%,拉动GDP增长9.1个百分点。全市产值过亿元企业28户,完成总产值111.23亿元,增长45.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0.1%。 市本级工业发展快于市属以上工业。2009年7户市属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73.19亿元,增长36.6%,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6.1%;169户市本级企业实现总产值85.48亿元,增长42.6%。市本级工业总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比市属以上高7.8个百分点,增速快6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五升二降”。水泥284万吨,增长42%;酱油1.49万吨,增长46.1%;发电量45.41亿千瓦时,增长31%;钢材68.51万吨,增长18.5%;纱0.57万吨,增长3.1%;粗钢15.17万吨,下降33.6%;布产量0.35万吨,下降25.5%。 支柱产业优势进一步增强。2009年,全市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1.56亿元,增长39.7%,占总产值的比重89.2%。其中:冶金行业产值70.14亿元,增长33.3%,占总产值的44.2%;机械行业产值20.17亿元,增长38%,占总产值的12.7%;建材行业产值19.37亿元,增长72%;能源行业产值16.71亿元,增长39.6%;食品行业产值12.27亿元,增长29.6%;化学工业产值2.9亿元,增长8.8%。 工业经济效益略有改善。2009年,全市规模工业亏损企业32户,亏损面18.2%,亏损企业亏损额6.48亿元,增长6.8%;盈亏相抵后净亏损0.48亿元,利税总额3.51亿元,增长66.2%。 建筑业发展加快,效益明显提高。2009年末全市资质以上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56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89亿元,增长39.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4.66亿元,安装工程产值4.03亿元;竣工产值20.5亿元。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09亿元,增长17.7%。全年实现利税总额2.73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9.5万平方米,增长20.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1.1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3.73万平方米。 三、农业 农村经济恢复性增长。200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8.99亿元,增长5.6%。其中:农业产值19.26亿元,增长3.4%;牧业产值16.83亿元,增长9.5%,占总产值的比重43.2%。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23.60亿元,增长5%。 粮油种植面积略有增加。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14万公顷,增加690公顷,增长1.4%。其中:小麦面积1.41万公顷,增长0.2%;水稻2.22万公顷,增长2.3%;玉米0.87万公顷,下降0.9%。油料面积1.59万公顷,增长1.1%(其中:油菜籽1.47万公顷,与上年持平)。蔬菜面积(含菜用瓜)1.19万公顷,下降1.9%。 粮油产量小幅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30.83万吨,增长2.7%。其中,小麦6.54万吨,增产0.7%;水稻16.97万吨,增产4.2%;玉米4.4万吨,增产0.7%。油料3.73万吨,增产5.1%。蔬菜瓜果34.29万吨,增产3.7%。园林水果3.47万吨,增产0.8%。 畜牧业生产较快回升。全年出栏生猪68.87万头,增长15.7%;年末生猪存栏50万头,增长7.1%,其中仔猪存栏22.36万头,增长2.4%。出售和自宰小家禽1347万只,增长8.4%;禽蛋产量1.9万吨,增长9.7%。肉类总产量7.94万吨,增长13.4,其中:猪肉产量4.87万吨,增长15.7%。水产品产量1.01万吨,下降21.7%。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继续推进。2009年完成人工造林986公顷,封山育林1158公顷,其中,公益林533公顷,育苗面积380亩,苗木产量680万株,零星植树229万标准株,其中义务植树170余万标准株。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16.8万亩,森林覆盖率47.8%。全年兑现退耕还林国家补助1354万元。收获大宗林产品:棕片153吨,核桃1590吨,板栗600吨,油桐子180吨,竹笋干170吨。木材采伐量5.64万立方米,竹材49万根。 水利建设有序推进,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187座震损水库除险加固全部动工,其中完工74座;累计达标堤防5公里。本年饮水安全达标人口新增2.68万人,年末农村饮水安全达标人口45万人。年末有效灌溉面积36.96千公顷;新增节水灌面1.26千公顷,达到17.51千公顷;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5千公顷,达到72.64千公顷。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1.98万千瓦,增长13.2%。农村用电量18041万千瓦小时(不包括农村非工业用电),增长28.4%。 农业产业化水平取得新进展。2009年新增绵阳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个,达到28个。全年实现农产品加工经营销售收入17.5亿元,增长11.8%。培育农村专合组织44个,达到160个;其中新发展绵阳市级重点专合组织2个,达到26个。全年新培育农村专业大户608户,达到1864户,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涵盖农户面达到71%。 四、固定资产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