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江油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2-08-16 绵阳市江油市统计局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开展了6次全市性群众体育竞赛活动,体育人口达44.8%,开展了以“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快乐生活一辈子”为主题的“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田径、象棋、武术、跆拳道、篮球等中小学系列赛事活动达7次以上。

十、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200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8.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62万人,非农业人口25.05万人;男性人口45.38万人,女性人口43.29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4.8:100。人口出生率7.94‰,死亡率5.8‰,自然增长率2.07‰,政策生育率92.6%。年末常住人口85.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19万人,农村人口46.01万人,城镇化率为47.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质量提升。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08元,增加1894元,增长1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4%。其中人均工资收入9898元,增长20.3%。人均消费支出9555元,增长9.9%;其中用于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和教育文化及娱乐的费用支出分别增长13.6%、8.9%、91.7%和25.8%;食品和居住支出费用分别下降0.1%和9.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1.4%,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260元,增加391元,增长8%。其中工资性收入1843元,增加484元,增长35.7%;家庭经营收入2737元,增加417元,增长18%;财产性收入55元,下降38.9%;转移性收入625元,下降43.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676元,增长88.5%。其中,食品支出1937元,增长13.3%;居住支出3825元,增长351.9%。

城镇单位职工收入持续增加。2009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4.97万人,增长2.7%;年人均工资24821元,增长1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8%。

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2009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14.08万人(含退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12.6万人(不含退休);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8万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居民9.2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5.6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2.11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3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岗位692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46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04%;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再就业免费培训3150人。

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2009年末,全市拥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机构23家,床位2730张;社会福利院1个,床位350张,收养人数150人。城镇有7303户、13404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有17999户、29232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城乡医疗救助27027人次,救助资金637.9万元。优抚政策全面落实,及时兑现优抚对象经费1912万元,下拨各类救灾支出资金1290万元。

十一、城市建设、公用事业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2009年,全市建成区面积24.08平方公里,市政公用设施投资3.65亿元,新增桥梁1座,新增道路4.89公里,新增路灯408盏,新增绿地3.74万平方米,新增燃气管道5公里,新增供水管道10公里,新增排水管道26公里。全市用水普及率83.9%,燃气普及率68%,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1.44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2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4%,建成区绿地率29.6%。污水处理率56.2%,生活垃圾处理率100%。

公用事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2009年末市区有公交营运汽车131辆,运营线路总长度252公里,客运量达到2802万人次;出租汽车196辆。公共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9万吨/日,供水管道长度226.5公里,供水总量达到1732万吨,其中生活用水量808万吨。

十二、灾后恢复重建

灾后恢复重建又好又快推进,成效显着。以“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为目标,坚持科学重建、务实重建、和谐重建、艰苦重建,取得灾后重建重大阶段性胜利。

城乡住房重建基本完成。全年及时兑现农房重建补助资金22.14亿元(含特殊党费3.24亿元),为3.7万户农房重建户协调落实农房重建贷款7.5亿元;拨付城镇住房重建补助资金6.24亿元。全市9.35万户农房维修加固全面完成;第一批10.04万户农房重建全部完工,第二批1.73万户农房重建全部开工,完工1.56万户。10.12万套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全部完工,0.99万套城镇住房重建全部开工,完工0.74万套。

公共设施重建成效明显。教育、卫生、民政灾后重建扎实推进。113所学校重建全部开工,竣工107所。70个医疗卫生重建项目全部开工,竣工28个。31个民政福利事业项目开工29个,竣工25个。

基础设施重建全面推进。总投资47.92亿元的211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投资13亿元的涪江大堤综合治理工程、投资2.9亿元的滨江路下穿隧道及绿化等项目进展顺利。28个交通重建项目全部开工,涪江三桥、江彰大道等16个项目投入使用。187座震损水库除险加固全部开工,完工74座。完成修复水毁工程135处,渠道维修整治784公里。完工集中供水工程81处、分散供水工程125处,解决了16.76万人的饮水困难。硬化改造乡村道路122.5公里;新建沼气池8250口,维修2640口。新建提灌站71处。

产业重建加快实施。投资75.29亿元的139个工业重建项目开工136个,完工118个,完成投资42亿元;规模工业企业全部开工复产,产能恢复至灾前水平。13个农业重建项目加快实施,完成投资310万元。李白纪念馆、窦圌山、中坝剧场、图书馆等376个文化旅游重建项目,开工322个,完工206个,完成投资1.55亿元。

注:1、国内生产总值、各行业总产值、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包括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等外级公路。

3、公共供水不包括长钢、江电、川西北自建设施供水。

4、公报中各项指标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正式数据以《江油统计年鉴-2009》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