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洞头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8-16 温州市洞头县统计局

加快电力建设,科学电力调度,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2011年,全年用电量17551万千瓦时,较上年增长13.4%;其中工业用电5837万千瓦时,增长11.1%;第三产业用电3236万千瓦时,增长24.7%,保持电力消费与经济同步增长;居民生活用电7148万千瓦时,增长7.4%。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7.02亿元,较上年增长34.4%;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增长贡献较大的是消费税,全年累计消费税收入2.35亿元,同比增长262.3%。地方财政收入3.07亿元,增长12.3%,因成品油税费改革引起增值税25%部分、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划出不计入地方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速明显落后于一般预算总收入。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26亿元,同比增长31.5%,其中当年本级支出9.46亿元,同比增长26.3%。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1.63亿元,增长15.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0.54亿元,增长63.0%;医疗卫生支出0.75亿元,增长65.3%;农林水事务支出2.83亿元,增长105.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38亿元,增长41.4%。

我县积极实施扶持微小企业和实体企业发展政策,克服资本紧缩和民间借贷风波等困难,信贷规模继续扩大,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201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53亿元,较上年增长30.0%,存款规模较上年扩大近10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49亿元,较上年增长16.0%;贷款规模较上年扩大4.9亿元。贷款余额短期贷款21.89亿元,较上年增长25.0%,中长期贷款10.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拥有各类学校17所,专任教师数931人,在校学生11824人,其中高中及中职在校生3234人,普通中学学生4446人,小学学生5609人;招生数2530人,毕业生数2339。各阶段入学率、升学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学龄前儿童入学率99.99%,其中女童入学率99.97%,小学生入学率和升学率均为100%,初中生升学率达98.79%,高中毕业生升生率87.62%。

积极推进“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大力培育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011年底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科技型企业5家,省农业科技企业7家,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家,市级行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家。2011年,科技发展计划项目54项,科技成果鉴定36项,全县专利申请95件,授权69件,分别较上年增加34件和29件,授权中发明专利2件。全年实现新产品产值1.5亿元,新产品产值率3.25%,较上年略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6.7%。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成立洞头县市民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面启动,拥有图书馆1个,藏书总量已达11.4万册,乡镇文化站6个,广播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72.8%,文化建筑面积1.47万平米。海岛群众文体生活丰富多彩,组织举办激情演绎广场、洞头县文化艺术节、读书节等活动,纪念建党90周年“十个百”系列活动等大型文化活动,实施“农家书屋”、“广电进渔船”等工程,电影放映1116场,艺术表演10场次。海洋动物故事、洞头妈祖祭典两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9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举办洞头县第四届运动会、首届渔农民运动会、温州市横渡半屏山海峡游泳活动等大型体育赛事,大力推广普及排舞、健身气功、太极拳等健身运动,激发了海岛群众参与健身的热情。相继建成省级体育强乡镇4个,小康体育村34个,建成健身苑点145个、农村篮球场32个。2011年获国家级以上比赛金牌2枚,铜牌1枚;全年获省级金牌7枚,银牌6枚,获市级金牌4枚。

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67家(全社会口径,下同),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卫生技术人员381人,其中执业医生128人,注册护士93人,每万人拥有医生数15.47人;病床169张,每万人拥有病床数13.14张,医疗机构诊所病人2.55万人次。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和保障水平,2011年新农合参合率、人均筹资额、报销住院补偿率分别为98.18%、360元、80%,基本实现了农村人口应保尽保。认真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积极落实儿童预防补种任务,“一类”疫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11月1日全县常住人口8.77万人,较户籍人口减少3.92万人,较2000年减少0.87万人。公安资料显示,2011年我县年末总户数3.99万户,人口总量12.9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8万人,总人口中女性人口6.66万人。人口出生率10.48‰,死亡率5.91‰,自然增长率4.57‰;计划生育符合率94.0%,其中一孩率56.2%。

随着渔农产品价格上涨,家庭经营性收入呈快速增长,以及务工工资上涨、退休人员调资、国家对渔农业的补贴力度加大等作用下,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71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493元,名义上分别增长12.1%和17.4%,剔除物价指数,实际增长5.7%和10.7%,城镇居民收入仍低于GDP的增长,主要是城镇居民中行政事业单位比重较大,而这部分人员2011年没有明显增资。城乡居民收入比明显缩小,由上年的2.32缩小为2.17。

受物价高涨等影响,今年居民消费支出增长较快,尤其是食品类支出明显增加,衣着、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意愿减弱。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648元,同比增长8.9%,其中食品类支出5527元,同比增长20.8%,增幅同比提高1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109元,同比增长21.0%,其中食品类支出4167元,同比增长25.0%。受食品物价涨幅较大影响,居民生活实际质量在下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3.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5.7%,呈不降反升的态势。

十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大力开展充分就业村(社区)创建,2011全县“充分就业村”43个,占50.6%,“充分就业社区”8个,占100%,城镇新增就业1233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3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9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2%。

社保“一卡通”扎实推进,完成机房建设、应用软件的改造、新系统平台建设,省市专线联网的联通调试并投入使用。2011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229人,较上年增加3214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561人,较上年增加1788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023,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490,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186人,分别较上年增加606人、1894人和1194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到3.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