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洞头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16 温州市洞头县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国际形势复杂,国内调控加紧,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经济发展目标,积极落实中央“调结构、控物价”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全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项目落地和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全年经济平稳增长,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取得明显成效。

一、综合经济

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8亿元,较上年下降0.8%;第二产业增加值15.78亿元,增长15.0%,第三产业增加值19.76亿元,增长7.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554元(按户籍人口计算),较上年增长8.6%,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4731美元。

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9.7:37.9:52.4调整9.6:40.1:50.3为,二产增加值较快增长,占比较上年有所提高2.8个百分点,三产中房地产下降明显,批零、住餐和居民服务等行业增速放缓,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较上年回落2个百分点。

二、渔农业经济

积极实施精品农业思路,加大新技术新设施和新品种的投入和引进,通过政策扶持,引导社会投入,加大水利设施投入,渔农业生产保持平稳。2011年实现渔农业总产值8.8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与上年基本持平;农作物播种面积1272公顷,较上年增长0.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839公顷,较上年下降0.7%;粮食总产量达2698吨,较上年增长0.5%。

加大渔船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培育养殖新品种,提高渔业生产效益。2011年全县拥有机动渔船2615艘,其中投入渔业生产1139艘,机械动力达9.77万千瓦;其中184-440千瓦的335艘。2011年水产品总产量15.01万吨,较上年增长5.3%;其中捕捞产量13.45万吨,增长3.9%;养殖产品15.61万吨,增长19.2%。实现渔业总产值7.94亿元,较上年增长2.7%;其中捕捞产值6.27亿元,较长2.7%;养殖产值1.67亿元,增长2.6%。海水养殖面积达4.76万亩,其中羊栖菜1.5万亩,平均亩产在1400斤左右,产量8583吨;紫菜养殖面积约2.4万亩,受烂菜影响,产量、产值低于去年。

三、工业经济和节能减排

工业企业面临原材料和人工成本高涨、银根紧缩和融资成本上升等诸多困难,以及民间融资和高利贷风波,工业生产在起伏中增长,效益情况不容乐观,增长后劲明显不足。2011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3.72亿元,较上年增长11.2%。六大主要行业实现产值51.79亿元,较上年增长8.2%,除机械汽配基本持平,其它行业均呈增长态势。

全县年销售2000万元以上企业16家,实现产值46.62亿元,较上年增长11.8%;实现利税总额达5.12亿元,增长9.7%;利润总额达0.91亿元,下降51.5%;资产负债率67.2%,下降4.3个百分点。随着工业项目继续推进,以及丽水36-1项目投入,工业性投资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年工业性投资5.65亿元,增长40.5%。

积极引导工业企业、服务业单位、捕捞船只和居民等开展节能降耗工作,通过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等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11年全社会耗能276250吨标煤,单位GDP能耗下降4.5%。三次产业能耗效率呈现一降二升态势,随着渔船技改和渔业生产规模减少,一产单位能耗下降0.9%;二产受益于工业企业技改和结构性节能,单位能耗下降11.2%;三产受海运业的高速发展增速较快,能耗规模不断扩大,单位能耗能耗上升5.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围绕市政府提出的“1650”大都市建设目标,推进灵霓半岛一体化,积极开展与温州港集团的战略合作,全力组织实施“十大建设工程”和“十大民生工程”。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57亿元,同比增长48.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9.92亿元,同比增长88.6%。限额以上投资施工项目128个,比上年增加3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0个,增加28个。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单位投资13.3亿元,增长75.9%;非国有单位投资12.5亿元,增长65.6%;农村私人投资1.57亿元,增长16.3%。全年安排重点工程项目54个,其中新开建项目15个,续建项目39个,全年重点工程投资8.92亿元,同比增长21.8%。

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均呈下降态势,本年内实施房地产项目10个,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54亿元,较上年下降9.7%;全年房屋施工面积44.47万平方米,增长35.1%;竣工面积306.32万平方米,下降10.2%;商品房销售面积2.41万平方米,下降58.7%。

五、内外贸易和旅游

在国家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拉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以及外来旅游人数不断增加等因素作用下,今年我县社会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完成商品销售总额59.36亿元,较上年增长22.8%;其中石油及其制品销售额32.39亿元,增长18.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7亿元,增长16.1%;其中批零贸易业10.69亿元,增长17.6%;住宿和餐饮业1.98亿元,增长8.6%。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5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3.8%;其中出口总额5041万美元,下降8.2%。自营出口主要产品有药品、机构汽配、化工、水产品和服装,其中药品出口972万美元,增长19.2%;机械汽配1581万美元,下降32.3.%,主要大门镇的船舶制造外迁停产;化工产品595万美元,下降9.5%。实际利用外资386万美元。

积极实施建设国际性旅游休闲岛总战略,以“六城联创”为推手,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望海楼景区基本建成,金海岸开元度假村建成试营业,举办渔家乐风情旅游节、海姐大赛等节庆活动,创成省级旅游经济强县,成功入选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不断开拓新客源地,旅游业呈较快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246.4万人次,同比增长15.8%,实现社会旅游综合收入达11.13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国际旅游者1588人次。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电力

依托港口资源,海运业稳步增长,2011年末,沿海客运船只7艘,客位数822座,沿海货运船只数123艘,吨位数达38.84万吨;货运车辆364辆,吨位数802吨;公路客运车213辆,客运班车通村率达97.2%;出租车115辆。全年实现客运量1151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8%,客运周转量16248万人公里,增长10.8%;完成全社会货运量1177万吨,增长37.6%,货物周转量105.85亿吨公里,增长27.3%;港口货物吞吐量683万吨,增长40.5%。

2011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7668万元,较上年增长5.1%;其中移动收入4165万元,增长4.2%;电信业务收入2505万元,增长3.0%。年末邮政局(所)数5个,邮路单程总长112公里,农村邮路6条,城市投递段道6条,农村投递路线条数14条,步班投递路线条数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