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曲江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83.7亿元,增长24.6%。分投资地域看,县及县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5.56亿元,增长18.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4亿元,增长145.2%。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2.32亿元,增长81.0%;第二产业完成52.41亿元,增长30.1%,其中制造业完成28.85亿元,增长28.2%;第三产业完成28.96亿元,增长13.2%。分投资主体看,中省项目完成投资40.52亿元,增长21.5%;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6.89亿元,下降13.3%;区属项目完成投资36.28亿元,增长40.4%,其中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5.44亿元,下降16.5%。 全区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共115个。其中,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不足1亿的项目共有50个,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6个。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完成增加值5.23亿元,同比增长16.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业完成5.1亿元,增长16.4%。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786万元,增长11.2%,电信企业营业收入21809万元,增长8.3%。固定电话用户7.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72万户,比上年增加1.74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3.37万户,比上年增加0.6万户。全区邮政支局12个,邮路单程长度278公里,全年发行报刊255万份、杂志20万份,特快专递5万件。 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1378.7公里,其中,国道101.4公里,省道93.12公里,县道130.3公里,乡(镇)道797.1公里,村道251.2公里,总公路密度为83.51公里/百平方公里;通车里程中,高速公路54.1公里,一级公路43.9公里,二级公路69.8公里,三级公路49.0公里,四级公路1132.5公里,等外公路29.3公里。北江通航里程35公里。全年货运周转量28853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22321.8万人公里。 六.贸易、外经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42亿元,增长16.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完成34.54亿元,增长16.2%;住宿和餐饮业完成3.88亿元、增长17.6%。商品房成交3551套,成效面积42.5万平方米,增长25.2%,成交额11.53亿元,增长71.0%,商品房空置面积19.09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4.1%。据人民银行统计,全年个人消费贷款达8.03亿元,增长20.4%。旅游业较快发展,小坑大森林温泉、大南华文化产业创意园等项目扎实推进,全区接待游客人数达299.97万人次,增长38.6%,旅游收入18.31亿元,增长22.4%。 新签引进外资合同3宗,合同规定利用外资2986万美元,增长41.7%,实际利用外资2055万美元,增长25.9%。外贸出口总额13580万美元,增长15.3%,位居全市之首。规模以上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8.96亿元,下降21.4%。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89亿元,增长18.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64亿元,增长9.9%,非税收入完成1.25亿元,增长51.0%。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12亿元,增长21.6%。从主要支出构成看,民生支出增长较快,具体各项支出情况:教育支出1.85亿元,增长17.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3亿元,增长8.8%,医疗卫生支出1.05亿元,增长51.0%;农林水事务支出0.97亿元,增长41.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5亿元,增长25.3%;公共安全支出0.60亿元,增长19.2%。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3.25亿元,增长12.5%。其中,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63.14亿元,增长8.8%;企业等单位存款27.82亿元,比年初增长18.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24亿元,增长22.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35亿元,增长56.9%;中长期贷款余额22.83亿元,增长12.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余额5.2亿元,增长4.3%。在中长期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达8.03亿元,增长20.4%。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扎实推进教育创强工作,继马坝之后沙溪镇通过了省教育强镇验收,大力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高标准兴建了九龄小学、区艺术幼儿园,全面完成了校舍危房改造工程。普通高考再创佳绩,2011年,全区1919名普通类考生中,重点本科上线59人,占考生人数的3%,提高0.4个百分点;本科以上上线人数519人,占考生人数的27%;专科以上上线人数1335人。九龄小学于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教学资源配置更为优化,办学条件迅速提升,现有小学共17所,其中城区7所、镇区7所、乡村3所;乡镇教学点42个。全区小学校区面积56.7万平方米,其中校舍建筑面积16.93万平方米;在各类建筑物中,框架结构房屋面积11.19万平方米,砖混结构房屋面积5.63万平方米;用于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7.26万平方米,其中框架结构建筑4.6万平方米。小学运动场地面积达12.49万平方米,运动场面积及体育设备达标的学校9间。全区现有各类学校31间,在校学生36355人:其中,高级中学2间,在校学生6571人;初级中学9间,九年一贯制学校1间,在校学生10248人;中级职业学校1间,在校学生2469人;小学17所,在校学生17029人。幼儿园41所(民办36所),入园儿童4675人,在园儿童8965人;全区3-5岁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7.4%;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毕业升学率100%;初中适龄学生入学率达到99.4%,毕业升学率98.5%;“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5.6%,普通高考取得好成绩,2011年,全区1919名普通类考生中,重点本科上线59人,占考生人数的3%;本科上线人数519人,占考生人数的27%;专科以上上线人数1335人。 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共2452人,其中高级以上1306人,分别为:普通中学1096人,中教高级141人;小学1225人,小教高级1145人;中职120人,高级2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3个班级,在校学生38人,专任教师11人。 广宝化工、起重机厂及星河生物等三家企业的自主研以项目分别获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韶钢集团继续入选自主创新100强企业。全区2011年申请专利131件,增长15.9%,成功授权88件,增长12.8%。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采茶剧团1个,调频广播转播台1个,有线电视台1个,全区设立文物保护单位15个。文化系统从业人数480人;有线电视用户5.79万户,其中农村乡镇3.22万户;有线广播769个,广播覆盖、有线电视通达全区所有村小组;下乡播放电影1020场次,采茶戏演出89场次,观众合计达170多万人次;区图书馆藏书量11.8万册,镇级9个文化站拥有图书12万册。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20个,其中医疗机构17个,分别为区级医院3个,镇级卫生院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吸虫病防治站、慢病院、计划生育指导站各1个。全区卫生部门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46人,其中执业医师517人,注册护士560人;病床1071张(包括厂矿企业医院)。全区设乡村医疗点113个,医生113人,行政村卫生站覆盖率达到10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7923人,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6.1万人,覆盖率达9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