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14 广州市荔湾区统计局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我区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荔湾”的主题,大力实施“文化引领、商旅带动、产业转型、创新驱动、环境优化”五大战略,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全力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惠民生,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城区环境面貌不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利不断提升,各项工作呈现新局面。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

初步核算,2011年,荔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2.19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比例为0.7:26.3:73.0。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5.16亿元、182.14亿元和504.89亿元,分别增长3.9%、4.9%和12.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3%、13.4%和86.3%。

财税收入

2011年,全区一般预算收入36.89亿元,增长24.4%;一般预算支出51.78亿元,增长16.3%。

2011年,税收总额192.79亿元,增长8.0%。其中,国税收入140.90亿元,增长9.2%;地税收入51.89亿元,增长4.9%。

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按项目在地统计口径,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23.13亿元,增长19.2%,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突破200亿大关;按法人在地统计口径,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24.17亿元,增长28.7%。从三次产业看,投资集中于第三产业,全年完成115.74亿元,增长15.5%,其中,房地产项目投资完成50.51亿元,占第三产业投资的43.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20亿元,增长88.6%;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23亿元,增长21.8%。

对外经济贸易

2011年,全区外贸出口总值为18.28亿美元,微降0.2%。其中,一般贸易实现10.99亿美元,增长6.2%;进料加工实现7.05亿美元,下降7.8%。从出口国家和地区看,香港、欧盟和东盟分列前三位,共占全区出口总值的62.5%。

全年新增外资项目96个,增长21.5%;实际利用外资1.70亿美元,增长39.9%;合同利用外资1.80亿美元,增长8.2%。全年进口总值14.01亿美元,下降11.1%。

二、主要行业

农业

2011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7.67亿元,增长4.0%。其中,花卉产值6.82亿元,增长0.9%,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88.9%,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

工业

2011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61.48亿元,增长1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35.05亿元,增长11.2%,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94.3%。轻重工业方面,规模以上轻工业产值242.02亿元,增长12.7%;重工业产值193.03亿元,增长9.9%。支柱产业方面,烟草制品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分别增长11.1%、24.7%和29.7%。

建筑业

2011年,全区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建筑业总产值38.54亿元,增长7.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7.42万平方米,下降2.9%。

房地产开发业

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0.51亿元,增长6.7倍;房屋施工面积118.14万平方米,增长1.1倍;房屋竣工面积17.22万平方米,增长6.8倍。

国内商业

201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0.44亿元,增长16.1%;其中,批发业和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7.4%和18.7%,对全区消费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70.8%。从商品种类看,高端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增长较快,主要有金银珠宝类增长38.1%、书报杂志类增长32.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50.1%。

2011年,全区商品销售总额2852.12亿元,增长23.0%。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金属材料类、日用品类等八类商品销售总额1043.85亿元,占全区销售额比重36.6%。

三、民营经济

2011年,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58.13亿元,增长9.5%,占全区生产总值37.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2011年末,全区个体户、私营企业6.97万户、从业人数14.12万人、注册资金97.46亿元,分别增长10.4%、10.4%和26.1%。

四、城区建设和管理

城市建设

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全年新增、改造道路面积共7.2万平方米,完成花地河东岸规划路南段、芳村体育中心规划路三期等一批道路项目,芳村大道南扩建、龙溪大道东延长线、玉兰路延长线等项目取得新进展;加快推进区内交通路网骨架项目,如意坊放射线、荔湾路南延长线已纳入市2011年城建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前期项目;重点实施完成了荔枝湾二期(食养坊—珠江口段)环境整治及西关大屋社区服务中心周边整治等两项人居环境整治项目。

全面完成荔枝湾二期建设,完成8个新增治水项目;堤围维护达71.5公里,清疏管道累计总长1980多公里,新增建污水管道10.3公里,清理排水检查井16万座,有效提升了防洪排涝能力。圆满完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清查登记工作;基本实现全区水闸泵站的远处调控及调水补给,逐步实现我区水务现代化、信息化。

绿道建设工作快速推进,完成了大沙河湿地、花地河沿线及荔枝湾沿线等城市精品绿道线路及公园绿道的建设,全年新增绿道27.6公里,绿道网总长达65.9公里。

城市绿化

落实开展龙溪林中村绿化建设、海南林中村绿化建设、大坦沙岛环岛绿化建设等5项“青山绿地”工程项目;全年新增绿地面积16.1公顷,绿地率达21.8%,绿化覆盖率达到25.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7.51平方米。

“三旧”改造

2011年,西塱(裕安围)整治改造完成;按照“一村一策”原则,完成全区20个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大坦沙岛新控规和改造方案、恩宁路改造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获审定通过;“多村并联‘三旧’连片改造”新模式进入实施阶段。率先将直管房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保障房开工建设7442套,筹措房源406套。完成2007年-2009年在册危破房改造任务671幢,面积7.13万平方米,解决了2348户房屋安全问题。

环境保护

油烟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成效显着,被纳入试点的46家饮食单位均完成环评审批、油烟净化设施和100餐位以上监控系统安装,试点区域内饮食服务业污染投诉26宗,比去年同期64宗下降近60%。2011年,开展环境监察专项执法13次,出动人员1979多人次,检查排污企业6793间,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107份,立案处罚79家,关闭违法排污企业133家。

全年完成削减化学需氧量42.122吨、氨氮1.228吨、二氧化硫19.982吨、氮氧化物15.912吨,均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削减指标任务。全区大气总悬浮微粒年平均值为0.139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0.04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0.049毫克/立方米,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全区区域环境噪声值54.8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值68.5分贝,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