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岱岳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8-08 泰安市岱岳区统计局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两区”建设初具规模,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截止2002年底,新城区13.03平方公里规划区完成规划,2平方公里起步区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总投入21.2亿元。全区10个重点工业园区规划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37亿元,进区项目达到314个,项目总投资8.3亿元。泰山经济开发区进区项目63个,已投产22个,实现税收1043万元。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全年投入环境污染治理资金1370万元,全区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十、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区普通中学40所,在校学生52359人,其中普通高中6所,在校生14937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所,在校生2641人。成人进修学校(中专)1所,在校生495人。普通小学203所,在校生4191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在园幼儿1.87万人,幼儿入园率88.5%。小学毕业升学率98.1%。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45人。初中毕业生升普通高中升学率41.6%。

卫生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区有各类卫生机构25所,拥有病床141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545人,其中医生825人,比上年末增加24人;护师325人,增加39人。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区文化事业机构数24个,其中区直6个。公共图书馆1处,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全区有广播电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剧院1处。区广播电台日播音时间达到16小时30分,电视台平均周播时间达70小时。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2年全区体育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在市比赛中,获第十六届国际登山节泰安市组团体第一名;泰安市中长跑比赛甲组团体第一名、乙组团体第二名,金牌三枚;市青少年锦标赛获金牌27枚,银牌11枚,铜牌12枚。在省二十届运动会上,获金牌7枚,银牌5枚,铜牌4枚。输送运动员19名,其中向市体校输送运动员16名,省专业队3名。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农民收入稳定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26元,比上年增加224元,增长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58.86元,比上年增加93.28元,增长5%。其中,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188.36元,增35.3%;居住支出235.50元,增长12.1%。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6.40平方米.每百户农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如下: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年末全区在岗职工人数3.11万人(不包括乡办、村办、私营和个体),比上年减少0.13万人,下降3.9%。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22亿元,增长4.1%;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7099元,增长7.9%。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推进,全区3538名企业离退休人员、3919名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全部通过银行就近及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全年共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2448万元,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4355万元。企业共收缴养老金1903万元,失业保险费30万元,收缴率为94.6%;机关共收缴养老金4678万元,失业保险费165.8万元,收缴率为97%;收缴农村养老保险金35万元。全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效能不断增强,全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246户,5639人,发放保障金168.62万元。全区最低工资标准为360元/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80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650元/年。

社会福利、救灾工作成效显着。全区29处敬老院供养老人1164人,集中供养率52%。全区福利企业14处,有残疾职工923人。全区销售福利彩票1710万元。累计向灾区拔发救灾款114万元,救济灾民22500人。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区总人口958726人。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93548人,农业人口865178人。人口出生率12.37‰,死亡率8.08‰,人口自然增长率4.3‰。

注:(1)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增加值指标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所列数字均为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