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金湖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重点项目支撑有力。浦金公路、金湖二桥、福润禽业等项目本年完成投资超亿元,强泰机械、翔晟钢材市场、金马高速公路等项目本年完成投资均在5000万元以上。20项重点项目投资完成18.40亿元,占城镇和农村规模投资比重的34.9%。这些大项目的投入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房地产投资增幅趋缓。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年完成16.86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景绣湾嘉园、香港城、兰亭熙园、金荷花园、锦绣华城本年完成投资超亿元,翡翠城、金湖大商场、东方明珠、上海花园本年完成投资在7000万元以上。全年房地产房屋施工面积177.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商品房竣工面积77.0万平方米,增长45.2%,房屋销售面积48.99万平方米,下降8.0%。 五、商业贸易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2011年,由于受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惠民工程推动,各类市场均衡发展,消费市场呈现出销售、效益同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37亿元,比上年增长23.1%。从规模看,限额以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4亿元,增长9.9%,限额以下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63亿元,增长24.4%;从行业看,批发零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8亿元,增长23.2%,住宿餐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9亿元,增长22%。以卫生保健、旅游、娱乐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异军突起,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201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1.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出口总额1.48亿美元,增长34.1%。注册外资到帐1.51亿美元,增长16.4%。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强化大交通建设。全年完成交通投入7.46亿元,金湖二桥、淮金公路、331省道至332省道连接线建成通车,金马高速金湖段和农村客运站快速推进。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1521公里,其中:国道4.14公里,省道128.58公里,县道282.7公里;一级公路83.5公里,二级公路127.35公里,三级公路98.17公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100%。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2011年全年预计实现邮电业务收入2.14亿元,比上年增长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19万户,小灵通用户0.6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9.37万户,互联网用户4.23万户,全县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旅游业快速发展。实施6个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旅游项目资金投入3.1亿元。建成白马湖环湖旅游大道,大佛寺复建工程有序开展,荷花荡景区、白马湖景区成功申报3A风景区和2A风景区。全年旅游总收入3.86亿元,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21万人次,接待海外旅客393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8.6万美元。年末,全县现有星级宾馆7家,旅行社7家。 七、财政和金融业 财政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2011年全县财政收入26.3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0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9%和48.5%,财政支出26.48亿元,增长36.5%。 财政的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对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社会保障以及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稳步加大,教育支出3.88亿元,比上年增长4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3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医疗卫生支出2.00亿元,增长87.4%;环境保护支出1.28亿元,增长132.8%;农林水事务支出3.79亿元,增长49.0%。 金融服务水平提升。组织银企授信签约到位资金42.21亿元,出台1000万元小企业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5.39亿元,比年初增加13.00亿元,同比增长14.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61.88亿元,同比增长19.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1.15亿元,比年初增加9.2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短期贷款49.64亿元,比年初增加3.51亿元,中长期贷款30.41亿元,比年初增加6.87亿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营造科技发展环境,夯实创新型经济发展基础,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6个,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2个,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新申报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着名商标2件、省名牌产品3个。金石集团HH级井口装备成功获批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全市仅两家);理士科技和红光仪表厂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石油机械、汽车零部件获批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启动了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共建的工业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成功创建成国家科普示范县。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努力构建优质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品质,教育现代化稳步推进。启动了城南幼儿园扩建工程,建成了金湖娃艺术小学,城区学校布局更趋合理。全县现有幼儿园26所,小学25所,初中9所(含民办初中1所),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中专校和成人中专各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其中,四星级普高、四星级职高、三星级普高各1所。全县在校生4.09万人,专任教师0.33万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95.6%,义务教育阶段毛入学率持续保持在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1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7.3%。全县中小学“省合格学校”比率、现代教育技术覆盖率、校园网建设完成率均达100%。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义务教育发展先进县”。 九、文化和卫生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第十一届荷花·美食节。第三届中韩文化交流影响海外;社区文化艺术周、“三送”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深得百姓喜爱。镇文化站站房全面达标,农家书屋全覆盖,建成县级首个以艺术家命名的“陆功勋艺术作品陈列馆”。实现县有“两馆一院”,镇有“一站一中心”,村有“一室一屋”文化阵地全覆盖,实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促进发展的目的。年末,全县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159平方米。全县有线电视用户8.5万户,城乡有线电视门樘入户率98%。启动了城区数字电视转换工程,年末完成1.72万户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创成了全市首家“省有线电视户户通县”。 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6个,其中医院2个,标准化卫生院1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59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587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947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349人,注册护师353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245人。人民医院易地新建、县妇幼保健院迁建等工程主体竣工。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为100%。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通过国家现场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