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金湖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全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扎实苦干,实现了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经济质态持续优化,生态文明持续发展,民生保障持续跟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全面小康进程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综合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94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3.16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38.45亿元,增长1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30000元。 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全县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传统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2010年全县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82.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38.8%和50.08%。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8.3%,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彰显增长活力。2010年新增私营企业585家,新增注册资本18.21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2948家,新增注册资本4.94亿元。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坚持走经济与环境和谐共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严格执行环保优先政策,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空气自动监测站、污水排放在线自动监测系统高效运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8.3%,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别削减2.4%和1.0%。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4.5%, 扎实推进城乡就业。出台一系列稳定和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推进城乡居民就业创业,全县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困难群体得到有效帮扶。全年举办招聘活动17场次,新增就业516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80人,“4050”困难群体就业人员45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422人,农村劳动力开发培训3830人,再就业技能培训329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 加速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实施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新建人民南路、衡阳南路等道路14万平方米。完成污水处理厂二期主体工程,第二自来水厂建设有效推进,铺设各类管网57公里。建成尧帝公园、同泰大道、健康西路等景观带,实施了金水河、长乐路、城市市场改造工程,对居民生活小区和沿街建筑进行立面整治。新建绿地3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荷花广场。农机机电市场一期工程、虹桥农贸市场竣工营业,建材市场二期、水产品批发市场、钢材交易市场快速推进,城东服务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交通大厦、新金湖国际大厦等标志性建筑完成竣工,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二、农业和农村 农业经济发展良好。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3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农业增加值16.94亿元,增长11.3%(现价)。粮食生产继续保持增产增收态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8.10万亩,粮食总产量49.24万吨,比上年增加1.21万吨,增长2.5%,其中夏粮18.78万吨,增长2.3%;秋粮30.46万吨,增长2.7%,油料作物由于种植面积减少,产量比上年下降6.3%。 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成片林造林面积0.26万亩,新建农田林网面积4万亩,植树株数112万株,森林覆盖率达20.3%。牧业生产继续回升,全年生猪饲养量19.13万头,比上年增加0.92万头,增长5.1%;家禽饲养量504.5万只,与上年基本持平。肉类产量1.42万吨,增长14.4%。 高效农业加快发展。实施万亩良田、万亩高标准农田等工程。新增4个500亩以上设施农业基地,高效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基地分别发展到21.2万亩、10万亩,规划建设7000亩银涂特养带、5000亩郭家荡现代渔业示范区。新建畜禽养殖小区34个,健康生态养殖小区10个。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实现流转土地7万亩,绿源生态、天华牧业建成投产,福润禽业建设进展顺利。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达392个,培育省级“五好”示范社4个,合作社产品商标注册新申报31件。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8.89万亩,节水灌溉面积7.97万亩。大中型联合收割机2124台,水稻插秧机1560台,秸杆还田机械1765台,机械化还田率达90%以上,被列为省秸杆机械化还田示范县、水稻机插秧示范县。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49.9万千瓦,全县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86.5%。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全面落实富农惠农支农政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力度。建设农桥71座,疏浚县镇河道49条,整治村庄河塘29个村,启动白马湖退围还湖工程,完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1600座。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二期工程,新建农村公路96公里。建成省级康居示范村1个,省级卫生村5个。2010年实现村集体资产性收入4100万元,新化解村级债务1200万元,新增零债务村12个。积极培育“新型品牌农民”,科技入户整村推进,新培育2500户示范户,培训农民3.6万人次。在全市首家实现乡镇文联全覆盖,建成全国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向好。2010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8%。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18.11亿元,比上年增长54.0%。 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显着。机械制造、仪表线缆、新型建材等六大重点产业支撑作用凸显。2010年全县六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203.32亿元、销售收入197.81亿元、利税总额11.70亿元,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3.2%、93.5%和94.2%,除利税比重持平外,分别比上年提高0.8和1.2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2010年全部工业开票销售1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36.4%,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突破百亿元大关,其中开票销售过亿元企业18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1.67亿元,比上年增长54.0%,实现利税12.42亿元,增长41.3%,其中利润8.07亿元,增长53.7%,产品出口交货值13.13亿元,比上年增长27.6%。 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8.46亿元,比上年增长56.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17.6%,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7.88亿元,增长56.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6%。 工业载体发展迅速。县经济开发区新增建成区2平方公里,汽摩配产业园、阀门产业园快速推进,宜兴经济开发区金湖工业园获批建设。新建镇工业集中区标准厂房23.5万平方米,建成市级重点村创业点2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