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平定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完成1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4%;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完成0.54亿元,比上年下降19.96%;限额以下及个体户贸易业完成1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8%;餐饮业零售额完成3.63亿元,比上年增长56.76%;其他行业零售额完成1.5亿元,比上年增长9.69%。 旅游:全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比上年增加66.67%,旅游业收入100万元,比上年增加49.25%。随着“文化旅游名县”战略的实施,娘子关、冠山、药林寺等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快,全县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普遍得到进一步完善。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2009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6.22亿元,比上年下降22.39%。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9亿元,比上年下降10.72%。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7.91%;教育支出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7.89;医疗卫生支出0.67亿元,比上年增长45.2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3亿元,比上年增长60.61%;科学技术经费支出771万元,比上年增长48.84%。其中,税收收入1.99亿元,下降7.53%,非税收收入0.4亿元,下降23.72%。 金融:2009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86.01亿元,比上年增长25.99%;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28.80亿元,增长10.35%。 保险:2009年,全县保费收入1.55亿元,比上年减少4.9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36亿元,比上年减少32.59%;人身险保费收入1.19亿元,比上年增长8.44%。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0.56亿元,比上年增长9.68%。其中,人身险给付支出0.23亿元,比上年减少21.3%;财产险赔款支出0.34亿元,比上年增长48.7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4所,其中:中学28所,小学136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年末全县在校学生人数46889人,比上年末减少1667人;全年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11585人,比上年减少274人;年末全县教师数3325人,比上年末增加76人;年末全县共有幼儿园76所,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初中升学率均达到100%,本科达线人数651人,比上年增加14人,增长2.2%,本科达线率为25.7%,比上年上升了0.1个百分点。成人高等教育和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深入。 科学技术:年末全县科技三项经费支出586万元,比上年增加48.84%。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87项,比上年增加10项,其中:省级3项,市级16项,县级68项。年内完成星火项目42项,完成项目总投资6771万元,新增产值41255万元。 全县质检、气象、防震等社会事业均取得长足进展。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演出场870次场,收入240万元;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6个,总藏书量51万册;年末全县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5.9万户,广播综合覆盖人口30万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有线电视综合覆盖人口24万人,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0%。全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总长1520公里。 卫生: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77个,比上年增长11.59%,其中:医院卫生院13个,与上年持平;全县共有病床床位653张,比上年增长0.15%,其中:县医院拥有366张,乡镇卫生院拥有257张;全县共有卫生人员1079人,比上年增长5.89%;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49人,比上年增长5.96%。全县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到90%以上,县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分别比同比增长17.89%、45.24%和30.8%。 体育:全年我县共举办各类运动会28次,参加运动会运动员人数4400人。全县体育达标人数达到55300万人。全县体育场馆面积累计达到357080平米,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1.13平米。当年新增体育场馆面积98050平米。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据2009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33.5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2万人。全年全县出生人口3301人,人口出生率为9.85‰;死亡人口2154人,死亡率为6.43‰;自然增长率为3.42‰。人口性别比为105:100。 全县总户数(公安户籍户数)为12.6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85%;全县总人口(公安户籍人口)为31.60万人,比上年末下降0.07%。全年全县出生人口(户籍)3503人,出生率为11.08‰;死亡人口(户籍)2238人,死亡率为7.08‰;人口自然增长率4.0‰。 人民生活: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740元,比上年增长13.1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752元,下降8.8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07元,增长5.5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55元,增长4.5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34.4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0.73%。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4720元,增长10.0%。县城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7.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18%。全县农村每百户拥有洗衣机84台,每百户拥有电冰箱49台,每百户拥有摩托车46辆,每百户拥有电视机129台,每百户拥有家用计算机18台,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75部。 社会保障: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0068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0248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4120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23002人。 全年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5896人,比上年增加4197人,其中: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429人,比上年增加3597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575万元,比上年增加1411万元,其中:农村发放1770万元,比上年增加895万元;本年全县共接受社会捐赠40万元,捐赠实物323件,受益人数1620人。全县低收入群体生活得到进一步保障,各项民生质量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年末全县共有养老院敬老院13个,共收养老人168人,。全县享受伤残怃恤人数291人;享受定期补助人数574人。 十二、环境保护 环境:全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总计达到338天,比上年增加22天,增长6.96%。 年末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1800吨,比上年下降99.09%,排放废水达标率为100%;全县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195844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9.25%,二氧化硫排放量3971吨,比上年下降33.15%,排放达标率为66%;烟尘排放量4920吨,比上年下降14.49%,排放达标率为66%;工业粉尘排放量3310吨,比上年下降19.41%,排放达标率6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2%,比上年上升2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