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平定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10-23 阳泉市平定县统计局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企业收益水平提高,主要指标实现较高增长。全年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完成336274万元,比上年增长4.7%;实现利润总额25880万元,比上年增长44.94%;实现利税54396万元,比上年增长18.91%。二是反映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各项指标普遍提高。2006年全县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59.52%,比上年提高了13.91个百分点,全年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为11.1%,比上年提高0.5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达到102.93%,比上年下降4.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86次,比上年下降了0.05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8.3%,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8.17%,比上年下降了0.91个百分点;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8.26万元/人,比上年提高0.57万元/人;资产负债率(逆指标)为60.45%,比上年下降了0.14个百分点。

建筑业健康发展。全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26270万元,比上年增长8.80%。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855万元,比上年增长10.30%;实现利税340万元,比上年增长15.60%。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214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2.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1740万元,比上年增长4.87%(见表5)。按城乡划分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241万元,比上年增长9.19%;按三次产业划分其中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3156万元,比上年增长2.10%,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524万元,比上年增长10.41%。

五、交通和邮电

经济增长带动了交通运输业发展。2006年,全县完成交通建设投资为19631万元,比上年增长167.6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8.85%。截止2006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839公里,比上年末增长231.6%。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为2191辆,比上年末增长7.82%;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465万人,比上年增长6.90%;公路货运量1240万吨,比上年下降0.40%;完成公路物货周转量54600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0.40%,完成公路物货周转量1160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90%(见表6)。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719万元,比上年增长15.0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896.5万元,增长20.14%;电信及移动业务总量10883万元,增长14.16%。全年新增局用交换机3.26万门,总容量达到10.53万门;固定电话用户累计达到66966户(包括小灵通用户);年末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0.6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71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65.3部/百人。

六、市场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1325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县的零售额56955万元,比上年增长12.29%;县以下的零售额44370万元,比上年增长8.5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完成81192万元,比上年增长9.87%;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完成984万元,比上年减少53.88%;限额以下及个体户贸易业完成80209万元,比上年增长11.76%;餐饮业零售额完成7058万元,比上年增长34.37%;其他行业零售额完成13075万元,比上年增长4.93%。从经济类型看,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增幅较大,分别实现零售额6861万元和6353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27%和25.35%。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6521万元,比上年减少19.13%;股份制经济实现零售额1600万元,比上年减少56.8%;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10465万元,比上年减少10.44%。其他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共实现零售额12345万元,比上年增长5.44%。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消费向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转变,消费内容日趋多样化,消费者逐渐将购买力转向轿车、笔记本电脑、高档彩电、数码相机、摄像机等高档消费品的消费。

旅游人数增加,旅游收入增长。为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名县建设步伐,2006年全县共投入1150万元,对5处旅游景点进行了修缮提升,使我县景点景观和接待能力和水平又有了新的提升和提高,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82866人次,比上年增长34.3%,国内旅游收入369万元,比上年增长19.1%,并建成星级星级饭店1个。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规模扩大,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2006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32638万元,比上年增长2.29%,超收38万元(见表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235万元,比上年增长7.11%,欠收537万元。财政收入占在税GDP的比重达12.48%,比上年降低了1.79个百分点。

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各项重点支出得到了较好的保障。2006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执行38836万元,比上年增长28.32%。其中:农业支出2257万元,比上年增长9.83%;林业支出1254万元,比上年增长10.39%;水利和气象支出364万元,比上年增长19.34%;教育支出11822万元,比上年增长19.50%;医疗卫生支出2086万元,比上年增长62.71%;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2162万元,比上年增长24.54%;城市维护费支出300万元,与上年持平。

金融形势稳定。2006年,我县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各项存款稳步增长,贷款投放重点突出,信贷资产质量继续提高,金融机构存差进一步扩大,现金继续呈现回笼态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443490万元,比上年增长12.73%(见表8),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228578万元,增长12.82%。全年全县金融机构现金收入为1156738万元,比上年增长7.38%;现金支出为1090028元,比上年增长8.34%。收支相抵后,现金净回笼66710万元,同比少回笼4449元。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县保费收入10116万元,比上年增长20.6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888万元,比上年增长15.0%;人身险保费收入7228万元,比上年增长23.0%。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581万元,比上年增长9.72%。其中,人身险给付支出292万元,比上年增长13.0%;财产险赔款支出1289万元,比上年增长9.0%。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6年,全县科技工作面向经济主战场,树立科技为经济发展先导的新思维,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积极引进专利和先进技术,科技项目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2006年,全县科技三项经费支出240万元,比上年增长13.21%,占全县财政支出的比例为0.62%,比上年下降0.08个百分点。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7项,比上年增加5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8项,市级8项。在国家级项目中,列入国家星火计划1项;在省级项目中,列入省级星火计划2项,农业攻关1项,农业技术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