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宜良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文化事业,强基础,保文物,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年完成竹山镇文化站改扩建工作,新建汤池镇文化站,完成全县39个文化室、3条全民体育健身路径的安装、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4个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建设试点工程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宜良县支中心和2个基层站点的建设工作,完成32家农家书屋的配送工作。投入资金60.4万元对大同门及畔池院墙、法明寺、天一庵塔进行了修缮。完成1644场次的农村电影放映。成功申报“宜良烧鸭”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举办各类文体活动20余项,组织参加昆明市首届农家书屋演讲比赛和昆明“星耀杯”第七届笑眯乐呵迎国庆曲艺、小戏、小品大赛取得好成绩;组织开展抗战胜利65周年红色经典歌曲演唱活动;组织完成宜良县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授牌暨省市文艺比赛评审获奖项目颁奖晚会文艺演出。 体育事业得到大力发展。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组队参加2010年全国“全民健身”龙腾狮跃闹元宵大联运昆明分会场舞龙比赛,荣获三等奖;组队参加昆明市第三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村委会)农民篮球赛”获二等奖;举办2010年宜良县“庆元旦迎新春”长跑比赛、举办宜良县第十七届“园丁杯”教职工篮球比赛、宜良县第二十届老年人运动会、2010年敬老节广场舞展演、“质量杯”、“健康杯”篮球赛等体育活动;协助县妇联举办宜良县2010年庆三八节100周年趣味体育运动会。大力开展竞技体育活动,组队参加2010年昆明市中小学生运动会,获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5枚。获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五名;承办并参加昆明市2010年中小学生国际式摔跤比赛,荣获9金、14银、10铜;积极开展组团参加昆明市第四届运动会的前期筹备工作。 广播电视事业迅速发展,完成8个乡镇、77个行政村、267个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安装设备6229套,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建设任务。完成了中央无线覆盖、省无线覆盖工程设备的维护管理等工作。开设了《两会专题报道》、《众志成诚抗旱救灾》、《森林防火》、《文明广角镜》、《四创两争》等专栏,制作电视专题片《焦渴的大平地》获得了全国电视行业协会优秀节目评选电视专题一等奖。《四创两争》专栏中设立了创建动态、文明广角镜、曝光台、知识卡片等小板块对我县在“四创两争”工作中一些不文明行为、车辆乱停乱放、停车逃费、县城综合整治、创卫工作进行报道。在《联播昆明》播放宜良新闻300余条。全年共播出宜良新闻2235条,其中通讯员稿件289条。 九、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 年末户籍人口138561户,423516人(其中:汤池镇55466人),比上年增加1029人,增长0.24%,其中:非农业人口42846人。常住人口41.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83‰。 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406元,扣除物价指数后比上年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90元,扣除物价指数后,实际增长8.74%。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基本实现了“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市场双向选择就业,失业有保障、再就业有服务”的新型就业机制。实现了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保持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收集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819个,新增就业14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4%,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7016人,实现转移就业22676人(其中:转移就业人数是2009年10665人的2.13倍)。鼓励创业“贷免扶补”贷款70人、350万元的放贷;小额担保贷款99人、495万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16%。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城镇所有从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达17610人(其中:离退休人员3908人),做到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城镇单位职工及城镇居民。全县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累计参保单位301家,参保人数46736人,比2009年增加2420人;其中:参保城镇职工为24497人,参保城镇居民为22239人。以巩固完善企业职工工伤、生育保险为重点,逐步扩大覆盖面。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9625人,其中:参保农民工4376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8514人。稳步推进失业保险扩面工作,参保人数达到14238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72543人,其中:老农保67371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5172人。成立了宜良县社会保障基金监督委员会,对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的核定、征收、支付、计息等各个运营环节进行监管,确保了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行。以推行职业培训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重点,加强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形成在职职业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培训、农民工转移培训体系。2010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746人,实现就业2166人。创业培训152人。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和依法监察的劳动关系调整新机制,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确保了来信来访直复率达100%。受理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100%。 2010年底,全县享受优抚救济定期补助的对象共有22147人,其中:各类优抚对象4500人、各类救济对象326人、领取健康补助的80岁以上老年人5960人、城乡低保对象11361人。全年发放各类定期补助资金4000余万元。战胜百年不遇旱灾,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争取上级抗旱救灾资金243万元;“携手相助、抗旱救灾”接收各类捐赠款712万元。向灾区下拨各种抗旱救灾资金662万元,发放救灾大米559.5吨、食用油822桶、棉被960床、衣物2万件(套)、军用大衣450件、毛毯400床、发放临时救济款68.61万元、发放矿泉水10万余箱、发放学习用具14300件、发放解放鞋3400双、发放加油卡1万元。殡葬改革工作取得突破,全年共火化宜良户籍遗体2246具。新建并投入使用的农村公益性公墓达24个。顺利完成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为2404名老年人办理了优待证,依法办理结婚登记2311对,离婚登记721对,补办结婚证477对,2010年9月启动并实施婚姻登记免费婚检工作,全年共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678人次。 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900亩,完成核桃基地建设12000亩,绿化7770亩,苗木基地完成5000亩,开展全民义务植树116.2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6.7%。辖区内所有建设项目及各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合格执行率均达100%。辖区内企业达标排放率达100%。全面完成6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所有生态建设和资源开发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开展了阳宗海、南盘江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实施了汤池镇木希村村落污水治理和阳宗海东岸高尔夫球场冲沟处生态修复等工程。共处理环境保护信访件58件,收缴排污费37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