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建始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10-08 恩施州建始县统计局

邮电通信业势头良好。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0.23亿元,比上年增长25.5%;电信业务收入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9128户,与上年基本持平,移动用户27.82万户,比上年增加2.29万户,互联网注册用户数1.63万户,比上年增加0.57万户。

旅游经济发展迅速。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37亿元,比上年增长99.7%,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4.69万人次,增长111.7%。年末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酒店6家,星级饭店客房总数526间。新培植农家乐120家。黄鹤桥峰林游览区正式开业,云雾灵山景区、石门古风旅游景区等旅游项目加快推进。旅游配套设施渐趋完善,综合接待能力得以大力提升,景区吸引力不断增强,旅游产业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成功拍摄《魅力建始》旅游专题片。《中国民族》杂志第四期开辟专栏介绍建始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情况。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6.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2亿元,增长17.8%。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22亿元,增长18.0%,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6.03%。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8.0亿元,增长21.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3亿元,增长28.0%。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支出达到6.28亿元,同比增长15.1%。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98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1.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42亿元,比年初增加2.10亿元;中长期贷款12.75亿元,比年初增加2.48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两基”继续巩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9%。全县拥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22所,小学149所,幼儿园15所,共有在校学生52534人,专任教师3651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01%。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职教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全部完工。县特校整体搬迁,综合楼工程全部完工。实施“安教工程”,全年县政府安排资金1000万元。“616”对口帮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口支援建始教育局,咸宁市对口援建建始县民族高中,12月21日正式奠基。

科技创新成效显着。全年共申报国家专利22项(企业13项,个人9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18项,外观设计3项。全年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项。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高新技术产品认定企业1家,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达到3个。

质量兴县战略大力推进。加强名牌创建,年末“湖北名牌产品”达到7个。鼓励企业推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新增质量体系认证企业2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景阳鸡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通过省级验收,花坪乡魔芋种植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创建获省质监局批准。

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年末全县人才总量达到21345人,其中党政人才1803人,专业技术人才5436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772人,技能人才5504人,农村实用人才7830人。中高级职称3264人,党政人才大专以上学历1719人,享受国家、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3名。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县共有专业艺术团体1个,文化馆1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站10个。全年向基层送戏157场次,演出观众8万人次。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面免费开放。

精品文化硕果累累。建始代表团在参加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活动中,展演的《始祖故里》专场晚会赢得各方好评,并获得组织奖。文化馆长兴艺术团编排的《土家背鼓》参加全国敬老护苗行动组委会举办的“时代风华”文艺汇演获得银奖,并应邀赴台参加高雄市举办的龙腾虎跃两岸文化交流活动。黄建国的三首歌曲一次斩获全国金奖、铜奖和优秀奖各1个。青年演员黄洁琼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2011年度国际华裔小姐全球总决赛中,一举夺得“最佳才艺小姐”的单项桂冠。本县选送作品参赛第十五届中小学生幼儿美术书法作品大赛,喜获金奖6件、银奖11件、铜奖18件、优秀奖20件。长梁乡获2011-2013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殊荣。长梁民族小学丝弦锣鼓艺术团到北京参加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出演丝弦锣鼓、赶山号子等节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建始土家族民俗文化欣赏》出版发行。

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全县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29亿元,占GDP的比重达2.69%。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达成长期联合科考发掘直立人遗址协议,并争取到本体保护项目资金500万元。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有序推进,三里、长梁两个站当年竣工投入使用。农家书屋软硬件配套到位,全县新建农家书屋186家。文化馆、综合体育馆等项目申报取得新的进展。

文物保护管理加强。高坪南乡锣鼓、花坪桃片糕制作技艺等2个项目成功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加强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县人民政府公布首批优秀民间艺术传承人(35名)、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118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万寿桥、石垭子老街和凤凰人民公社旧址等3处文物点被列入第四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石垭子老街被州政府确定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文化品牌《黄四姐》作为湖北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项目完成全部申报工作。

广电事业稳步发展。年末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长度5668公里。广播电视农村直播卫星接收用户112000个,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1000户,其中: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3000户,数字电视用户23000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5.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5%。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继续推进,全年参合农民达449366人,参合率98.53%。全年共建立健康档案198270份,累计建档328767份,建档率64%。建立电子档案280453份,建档率55%。医疗服务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全县拥有卫生机构17个,其中,医院3家,乡镇卫生院10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工作人员169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198人。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693人,注册护士766人。全县卫生机构床位达到1968张,比上年净增425张。年末拥有村卫生室393个,乡村医生410人,个体诊所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