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建始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低速增长。年末公安户籍人口51.35万人,总户数165368户。男女性别比例108:100。常住人口(指常住本县半年以上人口)41.29万人。全年出生5501人,出生率为10.42‰;死亡3103人,死亡率为5.8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4‰。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2元,比上年增长14.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898元,比上年增长20.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3.38:1缩小为3.21:1。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087元,增长7.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5%,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3.8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28元,增长29.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1.2%,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居住住房面积38.05平方米,增加0.61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年末全县参加五项社会保险人数116832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5778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70036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214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756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5084人。全县被征地失地农民符合参加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条件的有1298人,办理参保手续696人,已有146人领取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达3227265人。60岁以上老人基础养老金发放人数为67377人,发放率100%。 最低生活保障全面覆盖。全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752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2260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760人。城乡医疗救助5789人次。五保对象集中供养人数1177人,集中供养率达86.5%。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县各类社会福利收养床位1477张,收养1382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760万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146万元。 十一、城镇建设 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7.92%,比上年提高2.69个百分点(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2010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25.23%)。原花坪乡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撤乡设镇。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实施老城区改造规划方案和下坝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了茅田、龙坪、三里、官店四个乡镇的控详规编制,完成83个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全县城镇、乡集镇、村庄规划覆盖率达到100%。全年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逾5亿元。 年末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45平方公里,城市框架达5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8.46万人。城区实有道路面积57.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83公顷,人均公共绿地3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 公用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全社会净用电量25622万千瓦时,增长9.0%。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2003万千瓦时,增长11.9%。供水管网改造圆满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正常,天然气管网入户工程、门站和汽车加气站建设进展顺利。 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全年竣工廉租住房72套,竣工经济适用房90套,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12套,收购公共租赁房154套,开工建设246套。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300户,对963户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01万元。 农村住房建设成效显着。全年共完成特色民居改造任务1000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22户。 十二、节能降耗、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县继续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单位GDP能耗下降2.57%,继续保持下降态势。全县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24%。 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年末耕地总资源37.22千公顷,其中:常用耕地面积33.89千公顷。全县拥有自然保护小区7个,自然保护小区总面积5166公顷。水库库容量12268.59万立方。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总量减排成效明显。全年检查排污企业和建设项目170余个,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等四项主要污染物分别削减1%、1%、0.5%、1%以上的减排任务圆满完成。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广润河城区段上、下游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和Ⅲ类标准,清江景阳段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业州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30天以上,优良率达到90%;昼夜声级基本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区域环境噪声低于55分贝。生态创建进展良好。红岩寺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花坪、高坪、三里等3个乡镇和业州镇罗家坝村、长梁乡白云村、高坪镇八角村等20个村被命名为州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县级生态乡镇1个、生态村60个。业州镇七里坪中学等7所学校申报创建州级“绿色学校”;县人民医院,业州镇朝阳社区、草子坝社区,万氏商务酒店(购物广场)被命名为县级“绿色医院”“绿色社区”“绿色酒店(商场)”。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6起,比上年下降11%;死亡人数19人,下降5%。工矿企业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0人,比上年下降23.1%。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17.65%。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涉及的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 4.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规定,2011年起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由50万元调整至500万元,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加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非农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投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