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福鼎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3-02-27 宁德市福鼎市统计局

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重点工程建设迈上新台阶。在全部技改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15804万元,比上年增长439.2%,其中仅惠泉啤酒6万吨扩建、玄武石材扩建两个项目就投资12000万元,占全部技改投资的62.9%。全市在建、续建的16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9402万元,比上年增长49.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4.4%,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其中太姥山旅游公路网已完成秦太水泥路15公里,体育馆实现封顶,惠泉啤洒6万吨项目已投产,温州商城的多层部份已陆续交付使用,52米大街铺设项目的一期主车道基本完成,建成或基本建成温州商城、沁华苑、福兴苑、太姥商住区、锦江大厦、华派商住楼等一批项目,修建了洋中桥、秦川桥,新建改建城市道路2.7公里,新增村镇市政道路67.3公里。

全市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新增中小学生席位2500个,建筑面积6720平方米,改建公路15.1公里。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38638万元,增长9.1%。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51042万吨公里,其中公路5582万吨公里;水运45460万吨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55096万人公里,其中公路54891万人公里;水运205万人公里。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7万吨。

年末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69774门,比上年末增加11354门,增长7.2%,城乡电话用户到达数125331户,当年发展电话户数30134户,其中市话通到达数27293户,当年发展15006户,IC卡公话到达数1689户,当年发展379户。城乡电话普及率已从上年的17部/百人增加到22部/百人。数据通信业务快速发展,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17255户,当年发展5760户,宽带从无到有,当年宽带用户发展702户。

旅游市场不断拓展,对外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加大。今年我市成功地举办了第三届太姥山旅游文化节,组团参加省旅游局主办的江、浙、沪等地旅游大篷车巡回展以及2002年南京国内旅游交易会,向海内外客商推介太姥山丰富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规模扩张。全年全市共接待游客42.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2%,接待境外游客401人次,其中外国游客227人次,港澳台游客174人次;全年实现旅游营业收入1.42亿元,增长5.3%。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237万元,比上年增长8.2%。城市消费增长快于农村,城市市场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8251万元,增长8.7%;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1985万元,增长7.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7380万元,增长7.9%;餐饮业零售额29072万元,增长12.6%;其他行业零售额13785万元,增长1.7%。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实现零售额139147万元,增长14.4%,高于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6.2个百分点,其中私营经济增长14.1%,个体经济增长12.1%,其他经济增长56.1%;而国有、集体经济分别下降49.9%和7.8%。

对外经济取得新进展。全年出口总额167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6.3%。新批外资项目3个,合同投资外资237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06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3倍和125.4%。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机构存贷款较快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7021万元,比年初增加44227万元,增长28.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6092万元,比年初增加5692万元,增长18.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6860万元,比年初增加23291万元,增长22.5%。各项贷款余额158293万元,比年初增加32800万元,增长26.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0167万元,比年初增加19145万元,增长10.1%;中长期贷款余额75016万元,比年初增加23430万元,增长44.3%。在短期贷款中,农业贷款比年初增加4689万元,商业贷款增加3075万元,工业贷款减少5725万元。在中长期贷款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快速增长,余额为43617万元,比年初增加14945万元,增长52.1%。银行现金保持净投放,全年累计投放19139万元,比上年多投放5036万元,增长35.7%。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年承保额769268万元,比上年增长60.6%。保费收入6339万元,增长15.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58万元,增长4.4%,寿险保费收入4181万元,增长22.4%。支付各类赔款1998万元,增长42.6%,其中财产险和人身险赔付分别为1639和359万元,增长50.9%和14.0%。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取得较大进展。年末各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862人,比上年增加560人。科技攻关和基础研究取得一批成果。2002年我市有“V4FCD摄像机顶篷半球形防护罩”、“防水式8×32WP双筒望远镜”、“蔬菜大棚反季节栽培及新品种示范”、“PD26J化油器”等4个省级科技项目通过有关专家验收。省政府公布的79项“福建名牌产品”中,我市W牌玄武石板材、九洋牌虾皮、绿雪芽牌茶叶和白色双孢蘑菇等4项产品榜上有名。“便携式直流驱动天体跟踪仪”得到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的支持并向国家科技部推荐立项,“青少年科教仪器—透视成像演示天文望远镜系列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全市设有普通中学36所,在校学生35926人,共招生10901人,毕业生10638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7791人,共招生3387人,毕业生1452人;初中在校学生28135人,共招生7514人,毕业生9186人。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2624人,共招生1269人,毕业生573人。设有小学学校(含教学点)434所,在校学生62582人,共招生10486人,毕业生8034人。幼儿园50所,在园幼儿847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966人。全市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99.87%,小学生升学率93.53%,当年实现高考录取率50.4%。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较大发展,全市共有成人技术培训学校134所,在校学员10479人,毕业学员8213人。成人中学2所,在校学生185人。举办扫盲班17次,参加人数364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全年文化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115场次,观众人数达11.5万人,演出了一批优秀剧目,其中《苜蓿生涯》在福建省第22届戏剧节调演中,荣获5个大奖;民间艺术得到挖掘和整理,福鼎乡土民间曲艺《嘭嘭鼓》入编《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福鼎卷),并参加福建省第二届曲艺节,获演出铜奖。歌舞《难忘太姥》在参加宁德市“走向辉煌”文艺调演中获优秀创作奖,演出银奖;说唱快板《明天会更好》获创作奖,演出银奖。年末全市设有专业艺术团体2个,市、镇(乡)文化馆(站)15个,全年组织文化活动118次,有图书馆1个,藏书量5.88万册,年外借量8.1万册次,阅览室座席246张。全年共放映电影587场,观众达10.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