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宁海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3-02-25 宁波市宁海县统计局

广电事业产业联动发展实现新突破。舆论引导全面增强,以《宁海新闻》、《宁广新闻》为主平台,策划推出了“科学发展十年回眸”、“重大项目推进”等主题专栏20余个,播发各类新闻5200余条,在市级以上广电媒体播发各类新闻1300余条,进一步提升了我县对外形象。广电惠民深入推进。实现乡镇20户以上自然村有线电视联网率100%;对9279户低保户免收有线电视视听维护费163.4万元;投资600万元,为全县18个乡镇建立了广播站,并为每个行政村建立一个应急广播室。事业格局日益提升,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建设投资3050万元,累计投资额达到了1.26亿,覆盖用户4万户,累计达12万余户,对数字电视前端平台进行升级扩容,新增了8套高清电视节目和一套3D电视试播频道。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2012年,全县共有医疗机构数468家,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2.91人,每千人在岗护士数2.41人,每千人床位数3.32张;全县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478.54万,出院人次4.61万。孕产妇实现零死亡,婴儿死亡率3.0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19‰,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省卫生强县创建工作已通过省卫生厅组织的考核验收。医改三年五项重点任务基本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76%,县内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率达76.08%,居全市第一。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全县已有49家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基层群众看病费用明显降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卫生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投资1.89亿元的县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正式投入使用,投资3.55亿元的县第一医院住院楼扩建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投资3.57亿元的县中医医院和县卫校迁建工程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提升,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达标率达90.16%。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http://www.zgylbx.com/dildfqnnnew26513_1/>工作全面启动,通过“一减二调一补”,建立县级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新机制。

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呈现出群众体育全面普及,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体育产业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2012年,投入90余万用于体育设施的建设、更新(更换)工作,已新建或更新全民健身路径76条,篮球场43片。胡陈乡、力洋镇和桑洲镇等11个乡镇(街道)顺利通过省检查组创强工作的验收考评。目前全县有体育社团20个,全年举办、承办各类活动和培训及参加上级竞赛和培训共计142次,参加人数达数万余人次。足球协会获得了全国第二届沙太足球锦标赛亚军,县老体协获得浙江省首届女子体育节柔力球套路比赛4个金奖。2012年我县选手在市级柔道、射击、足球(男、女组)、跆拳道、田径、摔跤、篮球等项目比赛中取得了28金、21银、19铜的好成绩。我县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已形成了覆盖全县的500公里登山步道网络,构建了“大森林大景区”要求的千里休闲健身步道格局。2012年成功举办了全国户外运动大赛暨中国宁海户外运动节、2012年“体育与城市品牌建设”全国经验交流大会、“城市体育品牌建设”展览与投资洽谈活动、第三届中国长三角国际体育休闲用品博览会暨首届中国户外用品博览会、全国新农村科学健身图书(音像)征集评选活动启动仪式、宁海县第八届运动会等活动。成功举办了千里走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徒步穿越积分挑战活动启动仪式、百家名校百名学子“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活动、着名作家走宁海等活动。休闲公共自行车系统已进入二期建设项目,新建站点80个,新增自行车4000辆。全年我县体育彩票销量开创新高,全年销量达到7900万。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2012年,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全县“50100”工程完成投资37.9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2.2%。现代都市建设获市级先进单位。会展中心全面建成,金融中心、桃源商务楼、溪南美食广场等一批城市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建成回竹中路、徐霞客大道延伸段Ⅲ标段工程、桥头胡滨溪路,桃源北路拓宽改造工程提前实现主车道通车,完成跃龙山大桥二期主体工程,动工改造外环路,按计划实施眠牛山公园、华山公园、杜鹃公园建设。完成竹溪、桥下潘等15个村3030亩土地征收,土地储备总量达11500余亩,尤其是新城市中心区6.3平方公里范围内36个重大项目,土地征收工作基本完成,为加快推进新区建设奠定基础。完成房屋征迁23.9万平方,尤其完成了8个政策处理历史遗留项目清零拔钉。建成阳光小区第五期经济适用住房460套;动工建设宁东园区“恒海金湾”、桥头胡水产城限价房682套;推出上东国际人才公寓100套,动工建设西店人才公寓项目一期工程358套;杜鹃新村东、原钢瓶厂地块及宁东园区728套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实施;建成东大街66#非成套房改造安置小区住房485套,东大街69#、70#等8个旧城改造安置小区2518套安置用房加快建设;建成唐安李城中村改造安置小区住房622套,开工建设胜利桥下潘小区、杨家下洋吴小区、华山村排屋等2392套城中村改造安置用房。实行保障住房申购“三级审核、两级公示”制度,核准销售第三期限价房123套,核准销售第三期经济适用住房424套。廉租住房实现符合条件家庭申请一户解决一户,16户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廉租住房,做到应保尽保。全县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7.25%和40.1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06平方米。城区日供水能力23万吨,全年完成供水3152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8495吨,用气人口16.35万人,天然气供气总量497.61万立方米,用气人口1.8万人,管道燃气总长144.55公里。

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污染防治成效明显。2012年共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镇1个、市级生态村25个、市级绿色单位10个。全县国家级生态乡镇累计达到9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实现全覆盖,市级生态村达到162个。全力抓好重点流域、重点行业污染整治,纵深推进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凫溪流域水环境整治,关闭凫溪流域7家小造纸企业和2家挖沙企业;积极开展颜公河流域污染情况调研,制定《颜公河环境污染治理方案》。深入推进电镀行业环境整治,投入8161万元改造提升电镀生产线51条、废水处理设施8套,新建废水处理设施3套、废气处理设施78套、雨水在线监控系统9套、中水回用RO膜处理系统5套,完善危险固废堆放场所11处,目前23家电镀企业全部通过验收。启动中心城区禁燃区建设,完成3家POPS企业除尘设施建设和改造,完成机动车排气检测站建设,发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环保标志1100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环境保障。对63家企业开展重点监管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全年共出具公司上市、绿色信贷守法证明80份,服务企业参评各级名牌产品、着名商标80余家,协助4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其中强制性清洁生产20家。加大执法力度,保障区域环境安全。先后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绿色护考”等专项行动,全年共承办行政处罚案件108件,罚款384万元,关闭违法企业16家,查封20家,对8家企业实施强制断电,开征排污费2006万元。积极拓展环境监测项目,提升环境监测能力。新增6个入海口河流断面和2个饮用水交接断面水质监测;完成16家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全县累计达到39家;新建长街、深甽、西店3座大气自动站,新增PM2.5、一氧化碳、臭氧等新大气污染因子的监测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污染减排重点工程建设。西店、深甽、长街等乡镇污水处理厂完成建设,临港、宁东污水处理厂已分别进入设备安装和采购阶段,新增污水配套管网43.96公里;完善修复城区污水管网,提高兴海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全年日平均污水处理量为5.42万吨,增长9.7%,总投入4000余万元的兴海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工程投入使用运行;国华宁海电厂3#机组完成脱硝工程和脱硫旁路通道拆除工作。全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空气优良天数为359天,优良率为98.1%,比去年提高3.3个百分点;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保持在100%,地表水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50%。城区区域噪声54.2分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