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3-03-30 河源市统计局

旅游业持续较快发展。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650.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国内游客1644.80万人次,增长18.7%;国际游客5.77万人次,增长17.5%。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783.27万人次,增长29.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3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7%。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12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37家;已评定的星级饭店23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2家;A级景区8个,其中4A景区4个。

八、金融

金融形势稳健。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38.5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7.22亿元,增长13.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16.29亿元,增长14.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72.8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3.64亿元,增长21.5%。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144.6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63亿元,增长24.7%,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94.16亿元,增长22.6%。

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明显提高,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2.06亿元,比上年末减少0.66亿元,不良贷款的比例为2.55%,比上年末下降0.72个百分点,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

证券交易量有所下降。全市4家证券经营机构证券代理交易额279.80亿元,比上年下降10.1%。其中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为2.49亿元,增长13.7%;指定与托管证券市值为18.63亿元,增长3.6%;证券投资队伍有所扩大,年末证券投资者开户数(资金户)为63661户(其中B股1053户),比上年末增加3277户。

保险事业加快发展。全市共有各类保险公司18家(其中财产保险主体10家,人寿保险主体8家),比上年增加5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2.5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4.33亿元,增长18.8%,寿险业务保费收入6.98亿元,增长2.2%,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1.19亿元,增长64.7%。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及给付3.92亿元,增长19.0%。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2.45亿元,寿险业务赔付支出0.92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0.55亿元,分别增长18.8%、13.2%和31.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共有幼儿园395所,在园幼儿10.90万人,学前教育幼儿入园率为71.20%,比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小学1092所,在校学生24.75万人,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97%;普通中学186所,其中,初级中学149所,高级中学15所,完全中学22所。初中在校学生13.71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66%,高中在校学生7.62万人,比上年增加0.07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上年的85.9%提高至87.8%;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3.89万人,技工学校在校生1.27万人;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524人,在校生12340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3.1%和3.9%。

科技事业有新成果。全市共组织实施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0项,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47项,比上年增加16项。新认定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2个,本年新增2个。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570件,比上年增加82件,其中专利申请授权量326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21家,本年新增5家,民营科技企业71家,本年新增7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有新发展。年末全市共有群众文化事业机构108个,其中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6个、文化艺术中心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00个;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7个,馆藏量达55.72万册(件),全年总流通61.82万人次;博物馆、纪念馆6个,文物藏品5.75万件;档案馆8个,馆藏量32.18万卷(件),已开放各类档案8.03万卷(件);广播电台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由上年的93.47%提高至94.47%;电视台6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由上年的94.14%提高至94.84%。全年共出版各类报纸4种,发行2334.8万份。

卫生事业全面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040个(含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其中医院、卫生院122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7个,妇幼保健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6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9228张,比上年增长9.1%;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7649张,增长7.0%。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526人,增长5.7%;其中执业医师2578人,执业助理医师1673人,注册护士3973人,分别增长3.3%、2.7%和6.8%。全市已建立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1751个。农村清洁卫生水普及率达99.89%,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63.32%,农村自来水改造受益人口184.73万人,增长1.4%。全年无偿献血13199人次,献血量382.39万毫升。

竞技体育有新成绩。全市体育健儿在参加省级以上各类重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5枚,其中获得全国体育比赛金牌5枚,比上年增加3枚。群众体育运动全面开展,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130次,体育人口达166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与安全生产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差距有所缩小。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20元,比上年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1%;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772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2.19:1缩小至2.13:1(农民收入为1)。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7.5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59平方米。全年完成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21715户。全市扶贫“双到”三年共投入资金21.9亿元(当年7.14亿元),可开发贫困户脱贫率达100%。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3.43万人,比上年末净增1.97万人。其中,参保离退休人员5.51万人,净增0.4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6.09万人,净增1万人,失业保险金标准上调至693元/月。参加工伤保险25.49万人,净增0.98万人,其中参保农民工6.09万人,净增0.1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6.71万人,净增1.0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27.18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人数36.7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6.8%和1.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农民283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明显改善。至2012年底,全市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达24.13万人,其中城镇3.03万人,农村21.10万人。共发放低保救济金2.88亿元,比上年增长9.1%。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4227张,收养人数3077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1.6%和3.6%。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79亿元,筹集社会福利公益金2515.4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8%和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