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3-03-30 河源市统计局

安全生产工作有待加强。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797起,比上年增加471起,死亡122人,比上年减少1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763起,增加467起,造成死亡104人,比上年减少2人。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198人,比上年下降6.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2.54人,比上年下降4.6%。

十二、人口、资源与环境

人口总量平稳增加。年末常住人口301.0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3万人,增长0.95%。城镇人口比重40.46%,比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

水资源总量增加,用水量有所下降。全市水资源总量153.9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1.2亿立方米。全年降水量1692毫米,比上年增加21.1%。年末全市大型水库蓄水总量96.4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2.71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19.85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323立方米,下降6.4%。

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12年底,全市已找到的矿产种类共63种(含亚矿种),矿产地498处。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35种,其中金属矿产12种,非金属矿产21种,水气矿产2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铁矿是我市优势矿产资源,共探明储量2.8亿吨。

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12394公顷,迹地更新造林面积3103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5604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3.84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加122%、24.8%、12.8%和97.9%。活立木蓄积量5273.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6%。全民义务植树416.32万株,完成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人工造林种植2.6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2.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4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5.42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6.3%。其中,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55万公顷。

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水质方面,全市地表水质保持在各功能区标准,其中东江干流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Ⅱ标准,新丰江、枫树坝两大水库的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方面,全年市区空气质量功能区达标率10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6天,全市空气质量级别为Ⅰ级,质量水平为优,没有下过酸雨;声环境质量方面,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7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5.9分贝,符合国家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44.21%提高至44.29%。

注:1、本公报中2012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统计图中1988年—2011年数据为年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