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曲江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3-03-30 韶关市曲江区统计局

全年投入民生资金6.51亿元(含中央、省市下拨),占财政总支出的65%。年末城镇职工参加社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共11.86万人(一人投两种险以上按不同险种重复计算)。其中,养老保险3.89万人、失业保险1.52万人、工伤保险2.24万人、医疗保险3.21万人,生育保险1.0万人。以上五类保险全年实收基金2.67亿元,增长11.7%,支付费用1.96亿元,增长16.7%。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16.41万人,增长2.2%,按农村户籍人口计,参保率达到100%,基金总额6351万元,增长42.5%,发放支付3665万元,增长49.0%;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共8.75万人,增长19.1%,全年征缴2537万元,增长4.7%,发放支付1400万元,增长5.4%。

加大社会救助和医疗救助力度,提高城乡“五保”生活补贴标准,全区年末拥有社会福利机构10所,其中敬老院9所、福利院1所,收养人数368人,其中区福利院收养老人179人、弃婴47人。核定低保对象3404户9110人,比上年减少72户501人,发放低保资金1540万元,增长32%;核定五保对象499人,发放供养经费200.8万元,增长20.0%,实现了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区发放优抚金680.5万元,对全区80岁以上的困难高龄老人发放了津贴。建设保障性住房571套,其中,廉租房64套,城市棚户区改造507套。上伙张棚户区进入附属工程建设阶段,城北棚户区、城北廉租房改造均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十一.城区及镇村建设

建成区面积扩大至8.9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326.24公顷,绿化覆盖率39.3%,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58平方米,公园面积达83.89万平方米,年末城市道路面积104.69万平方米。城区给排水系统及供气系统良好,排水管道建设总长达55.4公里,供气管道长度达62.63公里。新建了一批亮化、绿化、净化和美化工程,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承载力明显增强。

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了农村公路硬底化51公里,建成了C091线梅花寨桥和C107线浴塘曹溪桥,交通服务均等化建设任务完成了三个100%。大力推进生态文明镇、新型工业镇和生态宜居镇建设,镇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乌石镇荣获第三批“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改造建设了2个名村5个示范村,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7宗,解决了近2万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建立了乡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3个村被命名为省级卫生村。

十二.人口、资源与环境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30.77万人,其中城镇17.4万人,比重56.55%(城镇化率)。按公安户籍登记,全区总户数10.08万户、人口31.2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09万人,占45.1%,农业人口17.15万人,占54.9%;户籍人口中,当年迁入2222人,迁出7544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16.04万人,女性人口15.19万人,性别比为105.6:100。据计划生育统计报表显示,全年政策生育率62.2%(2012年全省统一安排查漏,因此数据比上年有较大差距),出生人口4915人,出生率为15.08‰;死亡人口2255人,死亡率为6.92‰;全区净增人口266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16‰。

全区全社会从业人员14.5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7.3%,其中非农从业人员9.18万人,占总从业人员63.1%。从行业分布看,从业人员较多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5.36万人,采矿业0.39万人,制造业2.91万人,批发和零售业2.22万人,住宿和餐饮业0.51万人,交通运输业0.35万人,建筑业0.59万人,电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36人,教育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0.47万人。全区当年新增就业岗位4086个,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口1439人,登记失业率2.68%,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4912人,转移就业率达91%。

曲江辖区土地面积1619.78平方公里,年末耕地总资源28.6万亩,其中常用耕地面积17.8万亩。全年降雨量比住年偏高,达到2056.3毫米,年平均气温19.6度,年日照时数1501.0小时,两项基本保持正常。罗坑、沙溪两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30805万公顷。年末林业用地面积12.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3.7%,林木绿化率77.2%。全年完成荒山(岭)造林面积117公顷。

较好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水安全全面达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区工业废水排放量3263.8万吨(注:本部分数据为市统计年鉴公布的2011年数据,下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7296吨,工业烟(粉)尘排放量3410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556.6万吨,综合利用率79.5%;工业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24697.3万元,工业废气治理设施运行费用48523.8万元。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3%,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快报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数据没有最后核定,本公报暂不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