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集安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集安市统计局 2013年1月 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进取,克难攻坚,坚持不懈抓发展,持之以恒惠民生,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实现新跨跃,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 综合 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3042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000万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339055万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406368万元,增长12.0%。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7669元,比上年增长13.8%。一、二、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2011年的10.5:41.3:48.2调整为10.2:40.8:49.0。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3%;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3.9%;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1.8%。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2012年,全市完成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100117万元,同比增长27.5%。全年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73687万元,同比增长36.4%。其中,增值税4201万元,增长21%;营业税13197万元,增长20.2%;企业所得税4745万元,下降6.9%;个人所得税3412万元,增长4.5%。全年一般预算支出210811万元,同比增长18.7%。其中,农林水支出26794万元,增长13.6%;教育支出35130万元,增长65.8%;科学技术支出1722万元,下降38.2%;文化体育传媒支出3222万元,下降22.6%;医疗卫生支出12048万元,增长9.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266万元,增长8.2%。 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12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797公顷,同比下降4.2%。其中,玉米种植面积6898公顷,下降4.9%;水稻面积2563公顷,下降0.5%;大豆种植面积1600公顷,下降7.8%;薯类面积663公顷,下降0.3%。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1289公顷,比上年减少91公顷。粮食总产量62000吨,同比增长8.8%。 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达到152044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农业产值90604万元,增长11.9%;林业产值21784万元,增长7.4%;牧业产值19588万元,增长5.7%;渔业产值16368万元,增长33.2%。肉类总产量达到5624吨;禽蛋产量2772吨;水产品产量5678吨。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动、整体提升”工程,投资6.5亿元,重点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打造样板村11个、样板户300个、示范户3000个、达标户6000个,45个村达到省级绿化美化示范村标准。十大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新增非林地栽参5000亩,改良山葡萄2000亩,新建棚膜蔬菜标准化基地300亩,新发展食用菌1000万袋、蜂5000箱。深入实施“乡镇企业培育工程”,新培育农特产品加工企业11户,总数达到140户,实现产值7亿元,增长27%。完成鸭绿江太王段堤防工程、15.7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和18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强化骨干企业培育,参药、健康食品、矿产、机械等重点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益盛药业“长白山区五加科皂苷应用研究”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益盛永泰蜂业示范推广项目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博祥药业被确认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佳信通用“油浸式微型电动滚筒”获吉林省名牌产品称号。全市规模以上企业4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486690万元,增长21.8%,其中,以益盛药业、康美新开河药业、博祥药业为龙头的参药业实现产值214357万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4.0%,增长26.9%。完成工业增加值222190万元,占全市地区生产值的26.8%;实现销售收入479486万元,同比增长21.5%;实现税金21579万元,同比增长15.3%;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0499万元,同比增长10.6%。 建筑业生产较快增长。2012年,全年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42961万元,比上年增长70.3%。建筑施工面积145.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8.5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投标承包面积145.3万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积的100%;竣工面积12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8.1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重点实施了集安边境经济合作区、下临边防公路、益盛药业募投、康美药业吉林人参产业园一期、通天酒业葡萄酒庄、万国黄金综合冶炼、泰威新材料工业硅冶炼等项目。2012年,全年开工建设项目154个,其中亿元以上投资项目52个。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2754万元,同比增长32.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28224万元,同比增长36.3%;房地产开发投资24530万元,同比增长12.9%。 商品房销售面积10.95万平方米,增长1.4%,其中销售住宅 8.76万平方米,增长6.4%。商品房空置面积21.9万平方米,增长23.5%。商品房销售额2.5亿元,增长0.6%。 旅游、贸易 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科学谋划旅游产业发展,年内编制完成《集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投资1.6亿元,实施旅游建设项目6个,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成功晋升为4A级景区。集安至长白山旅游专列开通运营。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与中青旅开展广泛合作,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包装、设计和宣传推广,中青旅集安旅游主题形象北京店投入运营;在央视、吉林卫视、新浪网等媒体积极推介集安,提升了知名度,巩固和拓展了国内外客源市场。2012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12.3亿元,比上年增长25.5%。截止到2012年末,全市共有旅行社11家;星级以上宾馆7家,其中,二星级4家,三星级2家,四星级1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3家,其中,3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2家。 城乡消费品市场日趋繁荣。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407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城镇零售额211234万元,比上年增长16.6%;乡村零售额122173万元,比上年增长14.6%。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47747万元,同比增长36.3%;零售业完成215929万元,同比增长9.1%;住宿业完成11788万元,同比增长33.8%;餐饮业完成57943万元,同比增长25.9%。 对外贸易稳中有升。全年招商引资完成108亿元,同比增长20%。全年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5380万美元,同比增长25.1%。 交通运输、邮电通讯 公路建设取得新突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下临边防公路路面、桥梁、隧道全部完工,已具备通车条件;鸭绿江界河公路大桥由朝方投资建设主体工程已完工;中方引桥已完成桥墩、桥台浇铸,预制梁吊装和桥面铺设。集通高速公路环评报告已通过环保部专家评审;建设农村水泥路30公里,全市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全市载客汽车899辆,其中,城市出租车800辆,公共汽车29辆;货运车辆1440辆。公路全年完成客运量1253万人,旅客周转量54838万人公里。货运量177万吨,货物周转量36373万吨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