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是荆州“壮腰工程”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突出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壮腰工程,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6.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继续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92.80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22.54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80.68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为24.5:43.7:31.8;二、三产业分别增加0.7和0.2个百分点,一产业下降0.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8.1%、48.2%和33.7%。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7%,价格水平上涨2.7%。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6.2%,其中:菜类上涨9.4%、粮食上涨5.3%,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8%,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1%,居住类上涨2.3%,衣着类下降1.4%,交通和通信工具类下降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0.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4%。 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23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81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二、农业 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4.97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种植业、牧业、渔业产值分别达到242.59亿元、129.65亿元、150.6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7%、4.1%和7.1%。 种植业喜获丰收。粮食产量连续9年保持增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62.12万亩,比上年增加41.47万亩,增长5.1%;粮食总产量371.06万吨,比上年增加8万吨,增长2.2%。棉花产量15.36万吨,比上年增长3.4%。油料产量57.55万吨,比上年增长3.1%。全年蔬菜总产246.90万吨,增长4.9%。水果总产42.50万吨,增长23.7%。 畜牧业平稳增长。全年出栏肉猪474.40万头,比上年增长5.1%;年末生猪存栏364.82万头,比上年增长12.1%,禽蛋产量17.64万吨,比上年增长1.4%,家禽出笼7292.62万只,比上年增长6.0%。 水产生产态势良好。2012年以来,全市大力实施“标准化精养鱼池改造增效工程”,着力改善渔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抗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全年共开挖精养鱼池3.3万亩,改造精养鱼池20.7万亩。全市渔业养殖面积达到235.28万亩,比上年增加9.27万亩,增长4.1%,水产品产量115.69万吨,增长7.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大力推进“工业壮腰”工程,积极调整工业结构,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发展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133家,达到846家。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75.34亿元,增长1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3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按所有制分,国有经济完成增加值14.36亿元,增长30.3%;集体经济完成增加值6.02亿元,增长1.0%;股份制经济(含私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06.80亿元,增长16.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完成增加值44.36亿元,增长15.1%。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24.32亿元,比上年增长21.4%;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09.74亿元,增长12.4%。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完成增加值8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73.93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工业用电需求保持较高水平,全市工业用电量50.5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3%。 工业经济效益显着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42.30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实现利税88.8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利润总额5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24.90,比上年提高45.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全年农副产品加工、饮料、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分别为7.3亿元、9.2亿元、3.3亿元、2.5亿元、3.2亿元、3.0亿元、6.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2%、76.9%、76.7%、9.7%、11.3%、33.0%和1.6%。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1.45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0.3%。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企业179家,完成施工产值154.6亿元,实现利润6.9亿元,税金5.0亿元。建筑单位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19.2万平方米,招投标承包面积978.4万平方米。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为17万元/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91.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2.89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含房地产)995.49亿元,比上年增长36.1%。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05.51亿元,增长20.8%;民间投资782.22亿元,增长40.0%。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33.41亿元,增长95.3%;第二产业投资583.44亿元,增长42.4%;第三产业投资378.64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73.38亿元,增长19.1%;房地产业完成投资99.43亿元,增长69.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57.40亿元,同比增长30.4%。全市在建项目211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765个。 大项目建设力度增强。全市亿元以上施工项目329个,增加151个,完成投资520.21亿元,增长110.7%;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占比达到52.3%,较去年提高了18.6个百分点;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23个,同比增加108个。全市30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750个,同比增加399个,完成投资713.8亿元,同比增长131.6%,3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占比达到71.7%,较去年提高了29.7个百分点。 工业项目投资力度加大。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78.58亿元,比上年增长42.6%,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6.5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汽车制造业、和电器机械制造业完成投资62.24亿元、39.61亿元、51.14亿元和35.29亿元,分别增长72.4%、47.9%、86.6%和222.1%。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 开发园区投资势头强劲。全市10个开发区完成投资481.24亿元,总量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8.4%,投资增长幅度高达69.3%,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33.2个百分点。其中,沙市、洪湖开发区投资增长1倍以上。全市工业项目和关联产业逐步向园区集中,园区产业配套和项目承载能力逐步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