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3-03-21 哈尔滨市统计局

城市交通

启动实施“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共建成公交站台200处,出租车乘降点200处,公交首末站23座,启动建设公交换乘综合枢纽6处。全市公交运营路网长度为776.6公里,公交编码线路205条,比上年增加3条,调整延伸21条公交线路。开辟公交线路6条。

全市共有公交运营车辆5433台,全年新增公交车辆38台,更新公交车辆562台。600台大容量公交车上线运营,公共交通客运量达11.6亿人次。年末全市共有出租汽车15519台。

保障性安居工程

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房项目114个,开工率达106.6%,实际竣工51511套,竣工率100%,困难群体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环保模范城、国家卫生城、生态园林城为目标,着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积极推进城市综合治理。何家沟、马家沟郊区段沿线54公里道路全线贯通,建设桥梁25座、开放式广场和公园共27处,新增绿化面积215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沿线绿色生态休闲景观廊道。信义、平房、群力3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加快推进地下管线建设,迁移供水、燃气等管线290公里;拆并供热小锅炉505台,改造供热管网290公里,为今年的市民“暖屋子”提供了保障。规范整治各类牌匾广告1万余块。新植树木53.5万株,新建绿地250.5公顷。清冰雪机械化率达60%,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和水冲洗作业率达50%。

供热、供电、供气、供水

全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7555.3万平方米,增长14.5%,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1%,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91.5亿千瓦时,增长3.1%,其中工业用电量92.5亿千瓦时,下降0.3%,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30.2亿千瓦时,增长2.7%,乡村居民用电量16.7亿千瓦时,增长8.0%;全市供气管道总长度2985.8公里,天然气用户135.5万户,其中家庭用户134.4万户;水资源总量﹝7﹞91.5亿立方米,总用水量72.4亿立方米,农业灌溉62.3亿立方米,工业生产1.2亿立方米,城镇生活4.1亿立方米,乡村生活1.3亿立方米。

十、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全市现有科研机构463个﹝8﹞,拥有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6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R&D(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3.9万人,其中研究人员2.7万人。R&D经费支出71.1亿元,增长12.1%,R&D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7%。受理专利申请15622件,增长20.1%;授予专利权9796件,增长56.5%。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531项,成交额64.2亿元,增长11.5%。84项科技成果被授予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奖。

教育事业

全市现有普通高校50所,成人高校13所,具有研究生培养资质的科研机构8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39所,普通高中122所,普通初中419所,普通小学1246所,特殊教育学校18所,工读学校1所,幼儿园1284所。

全市小学毕业升入初中的比例为99.2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9.48%。

文化事业

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艺术馆)21个;公共图书馆18个,图书馆分馆51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38个;综合档案馆19个,专业档案馆1个。全年出版报纸56054万份,出版杂志5299万册,出版图书6931万册。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29.3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97.1万户,哈尔滨电视台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27056小时;哈尔滨广播电台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60455小时。全市电视综合覆盖率99.14%,广播综合覆盖率99.62%。

卫生事业

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556个(未含农村卫生室),其中医院251个、卫生院18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3个。卫生机构床位数5.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9万人,注册护士2.2万人。

体育事业

承办国内单项体育比赛8项。我市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得奖牌24枚,其中金牌10枚、银牌9枚、铜牌5枚;参加国内比赛获得奖牌69枚,其中金牌55枚、银牌9枚、铜牌5枚。在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我市代表团以45金、29银、33铜,夺得获金牌总数、奖牌数、团体总分三个第一,实现了三连冠。同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举办市第十八届运动会,在赛会上共有32人,13项,33次破(平)省、市记录。

打造15分钟健身圈工程,安装健身路径1600件;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4000人;开展国民体质监测5400人;积极开展全民健身百日系列活动、全民健身日活动、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实现广大群众就地就近开展健身活动,共建设健身路径141套,乒乓球园区10个,羽毛球园区10个,篮球园区4个,棋类园区26个,新农村示范点40个,乡镇体育活动站50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

年末户籍总人口99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8.9万人。在全市人口中,市辖区人口471.4万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

居民收入

据抽样调查测算,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总收入为24838.5元,增长12.5%。其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498.6元,增长12.3%;人均消费性支出17614.6元,增长8.5%。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1443元,增长19.1%,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占63.7%;人均生活费支出6378.2元,增长15.7%。

居民住房

市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4.5平方米,增加1.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5.2平方米,增加0.4平方米。农村钢筋砖木结构住房建筑面积比重91.7%,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事业

年末全市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19.6万人。全市享受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73.7万人,增长4.5%。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6.6万人,其中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52.4万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8万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3.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25.8万人,与上年持平。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364.1万人,增长1.1%。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85.6万人,增加2.0万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382.6万人,参合率提高到99.7%。

社会福利与救助事业

全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6.9万人,下降14.6%;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7.7万人,下降2.2%;农村五保户供养对象2.6万人,下降3.7%,新改建社会养老机构47家,新增床位1036张,救助孤困儿童3000人。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3.4万张,收养人员2.0万人。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890处。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2.6亿元,增长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