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体育事业】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年内全市承办国际级比赛7项、国家级比赛14项、省级比赛19项。常州籍运动员全年在重大比赛中获得37项冠军,其中世界冠军2项,亚洲冠军3项,全国冠军32项。全民健身扎实推进,全市新增社区健身活动场所83个,比上年增加20个,城市社区“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初见成效,连续16年获得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年发行体育彩票13.2亿元,比上年增长22.1%。 四、人口、民生与社会保障 【人口与就业】 人口规模基本稳定。截至年末,全市户籍人口达364.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5%。户籍人口中,男性181.6万人,增长0.4%,男女性别比为99.1:100;60岁以上人口达77.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21.2%。年末全市暂住人口155.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6.5%。全市计划生育率达98.9%,节育率达86.7%,独生子女率为77.4%;全市人口出生率9.4‰,人口死亡率7.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 就业创业扎实推进。全年新增就业10.5万人,援助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10532人,及时援助城乡零就业家庭,常州籍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特困家庭毕业生100%就业。扶持创业6875人,带动就业4125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7%。成功创建8个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入选“全国创业先进城市”。2012年新安置就业残疾人1271人。 【人民生活】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87元,比上年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9%;人均消费性支出20519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人均食品消费7406元,增长9.6%,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1%,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16737元,比上年增长12.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027元,增长7.3%,居民恩格尔系数36.1%,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截至年末,全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73.3亿元,比年初增加315.9亿元,增长14.6%。 住房保障工作积极推进。2012年全市新开工各类保障房25103套(户),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房)13414套,经济适用住房869套,限价商品房3566套,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安置住房7254套。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7371套(户),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房)3575套,经济适用住房859套,限价商品房1515套,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安置住房1422套。年内新增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家庭642户。全市共安排1775户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家庭,其中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家庭375户,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家庭1400户。 【市场物价】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02.5。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六涨二跌”,其中食品类上涨4.9%、烟酒类上涨3.3%、衣着类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7.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0%;居住类上涨2.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0.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6%。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全市企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分别扩面净增6.32万人、7.99万人、6.18万人、11.04万人、6.56万人。截至年末,共有121.13万人参加企业养老保险,比上年末增长6.49%;95.9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增长7.92%;162.8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增长7.29%。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失业保险覆盖率、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持续保持98%以上。五大保险基金总收入153.33亿元,比上年增长29.30%;支出114.94亿元,增长22.80%。市区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水平提高至1849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110元/月。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在89.3%和70.5%。 【社会福利与救济】 社会救助不断完善。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养老机构177个,比上年增加73个。养老床位数达26233张,收养人数达12169人。全市28628户、52526人纳入低保范围,其中城镇低保对象10035户、18287人,农村低保对象18593户,34239人,累计发放保障金1.4亿元。全市共有28786人得到医疗救助,比上年增加13204人;救助金额达2300万元。全年发行福利彩票10.6亿元,增长14.3%。法律援助工作不断完善,全年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633件,比上年增长27.5%,接受各类法律咨询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 慈善救助深入展开。全市各级慈善会共发放各类救助金1.16亿元,8万人次困难群众从中受益。其中,市慈善总会(含4分会)全年发放各类慈善救助金4439.2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33万余人次,全年助老、助孤、助学、助困、助残、助医活动分别发放救助金77.2万元、79.48万元、196.54万元、326.96万元、74.95万元、933.86万元。市慈善总会“大病关爱——常州慈善救助”项目获得全国民政系统为民服务优秀服务品牌。 五、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全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74.3亿元,年内新增高速公路里程20.2公里,改扩建国省公路41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10公里、桥梁111座;完成各类水利建设土方1497.1万立方米,恢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平方公里;完成农村水利建设投资4.3亿元。泰州大桥南接线工程建成通车,常溧高速公路启动建设,“三纵三横”路网建设进度加快,大明路、劳动东路东段等已完成通车,龙城大道隧道、玉龙路等建设工程加快实施。江边污水厂三期扩建、魏村自来水厂装机备用工程完工投运。花博会主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现代传媒中心建设、青果巷改造工程等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准。新城建设加快实施,凤凰新城、钟楼新城等城市新片区建设全面推进,东大门建设工程顺利推进。 【公用事业】 公交线网不断完善。截至年底,市区公交线路197条,公交营运车辆2590辆。市区新增、更新公交车辆200辆,新增、优化线路47条,全年公交客运量41190万人次,市区公交日均客流量达到120万人次,城市公交分担率达到26.35%。金坛、武进19个镇的镇村公交顺利开通,“镇村公交”线路累计达到213条,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 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全年全社会用电量351.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2.2亿千瓦时,增长14.8%。城区供水总量2.74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1.2亿立方米,供水普及率100%。年末市区天然气用户达63.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8.4%,城市供气气化率达99.2%。城区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64.5万吨,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5%。年底城市路灯总数17.3万盏,比上年末增长5.9%。全年生活垃圾清运量91.4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