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3-04-23 秦皇岛市统计局

八、金融、保险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26.50亿元,比年初增加239.72亿元,新增量比上年增长48.9%,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155.95亿元,比年初增加158.38亿元;单位存款余额728.41亿元,比年初增加65.24亿元。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45.08亿元,比年初增加163.02亿元,新增量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08.95亿元,比年初增加109.8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13.94亿元,比年初增加53.69亿元。

保险业健康发展。截止年末全市拥有商业保险分支机构(含代理)41家,新增2家。全年实现各类保费收入42.81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78亿元,增长16.8%;人身险保费收入29.03亿元,增长3.3%。支付各项赔款15.53亿元,增长26.5%。其中,财产险赔付8.95亿元,增长49.7%;人身险赔付6.58亿元,增长4.4%。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不断加强科技项目建设,全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762项,其中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3个,列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45个;争取省级以上资金3846.5万元,比上年增长21%。加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知识产权创造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2419件,比上年增长54.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817件,增长53.0%。授权专利1203件,增长18.9%。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2012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截止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6家。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2012年,燕山大学先进制造成形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得授牌,建设了我市第一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在企业新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年末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达到62家,其中省级27家、国家级2家;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4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12年,组织实施“创新型单位培育计划”,在全市企业、园区、社区、医院、学校等领域建设创新型单位20家,在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取得了较好示范效果。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学前教育取得突破。推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标准化幼儿园建设进程,截至年末各县区已经开工幼儿园建设项目114个。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幼儿园214所,在园幼儿7.06万人,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到81.15%。义务教育均衡推进。全力推动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城市区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指导各县区开展常规管理先进校和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年末全市共有普通初中134所,在校生8.12万人;小学444所,在校生18.2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校生491人。高中教育优质发展。推动县域示范性高中建设,进一步改善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教育教学设施的配备,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中31所,在校生4.78万人。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7.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高考本科上线率52.3%,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共有中等职业学校31所,招生数达1.11万人,在校生达到3.40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41.5%。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3所,招生数达4.89万人,在校生15.5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21万人和1.01万人。经费保障机制更加完善。全市义务教育阶段26万名在校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5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3285名贫困寄宿生得到了生活补助。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启动了以市博物馆、美术馆、大剧院为主体的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市玻璃博物馆正式开馆并免费对外开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百场戏剧下基层、千场电影进社区、万场电影送农村”活动,开展“政府买单百姓看戏”戏剧公益演出活动。努力打造文化品牌。大型现代评剧《家住长城头》在全国第八届评剧艺术节上获“优秀演出”奖,《海誓·南戴河》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秦皇岛传奇》获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动画片奖。融资2300万元,以“欢乐城乡”为主题,组织“城乡文化走亲”、“彩色周末”、“等群众品牌文化活动演出5000余场。举办了“国际长城节”、“望海祈福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和“七夕中华爱情节”、“孤竹文化节”、“南戴河荷花艺术节”、“天女木兰节”等特色文化节庆活动,扩大了文化影响力。截止年末全市文化系统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8个,文化站104个,公共图书馆6个。县级以上广播电台5座,对国内广播节目9套,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88%。县级以上电视台5座,电视转播台5座,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4%。有线电视用户85.17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终端56.20万户,模拟用户21.57万户。

卫生医疗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542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6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8个,乡镇卫生院74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5642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399人,其中执业(执业助理)医师7200人,注册护士6348人。积极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作。342个空白村和202个列入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村进行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广泛开展。积极推进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农村居民电子档案建档率为75.61%、城市居民规范化电子档案建档率为88.59%。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全市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81/十万和3.11‰,产筛和新筛率分别达到50.32%和93.12%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全市参合农民达到188.72万人,参合率为96.27%,筹资标准提高至290元/人,全市筹资总额达5.47亿元。重大疾病救助病种增加至20种,实行总额控制、按医疗总费用70%定额补偿,提高了参合农民受益水平。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紧紧围绕“创建体育名城”主线战略,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国际国内体育赛事。2012年,全市承办了女拳世锦赛暨伦敦奥运会资格赛。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的305名运动员进行了295场比赛,顺利产生3个级别24张伦敦奥运会入场券。承办了四国青年足球邀请赛。中国、法国、朝鲜、墨西哥四支U19国家队展开了较量。通过各项大赛的举办和承办,提升了我市的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全面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全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各项赛事中获得奖牌158枚,比上年增加25枚。其中金牌51枚,银牌43枚,铜牌64枚。全年共发展等级运动员202人,等级裁判员82人。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水平显着增强。全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已超过130万,占全市人口总数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