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邵阳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保险业效益突出。2012年共完成保费收入18732.6万元,增长8.25%。其中人寿保险收入14955万元,增长7.09%;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收入606.4万元,增长42.24%;财产险3080.6万元,增长14.83%。赔付额1735.7万元,下降66.06%;其中寿险给付1040.58万元,下降71.15%;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和给付483.8万元,增长370.62%。财产保险赔付862.1万元,下降38.64%。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巩固。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加强,2012年,全县国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8597人,其中女性3146人。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73人。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11个。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216万元,增长15.4%;其中安排科技三项经费320万元,增长3.2%。全县申请专利72件,增12.5%,授权专利32件,增长23%。 教育事业不断加强。2012年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5所,年末拥有学校面积89万平方米,改造农村中小学校危房1.6万平方米。年末拥有学校257所,其中普通高中7所,169个班;初级中学48所,536个班;小学202所,1840个班。在校学生115191人,其中高(职)中生12524人,初中生31057人,小学生71610人。共有女学生52490人。毕业生25134人,其中高中毕业生3034人,初中毕业生10441人,小学毕业生11659人。辍学156人,其中女性112人。特殊学校11个班,在校193人。公立幼儿园15所,新建7所。全县幼儿园在园儿童13046人,比上年增长2.8%,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人数102667人。小学招生13605人,初中招生10983人,高中招生5118人。特殊学校招生34人。全县共有专职教师5667人。全县高级职称473人,中级职称4621人,初级职称3503人。2012年县内参加高考人数3439人,本科上线人数1487人。 九、文化、广播、体育、卫生 文化产业繁荣兴旺。2012年,全县文化产业总产出34209.24万元,文化产业增加值22578.1万元,增长32.6%。年末拥有县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6.5万册,纪念馆1个;公共文化设施23个;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项目2处,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项目2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处,乡镇文化站23个,艺术表演场所1处。本年新建农家书屋186个,配送农家书屋书籍290532册;民间艺术表演团体37个,送戏下乡92场次;县级电影放映队1个,农村电影放映队40个,放映电影7491场次,电影观众268万人次,电影放映收入162万元。 全县现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个,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机构23个。电视覆盖人口99.49万人,覆盖率为94.9%,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有线电视入户数5.5431万户,新增5431户;电视村村通工程3149户。 全县拥有县级档案馆1个,现有档案室113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1.3895万卷(件)。 全县现有教练员12人,其中女性5人。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30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22项。投入资金33万元,创建村级体育活动场所11个。全年共开展群众体育活动26次,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参与人数13万人,达到国家规定体育锻炼标准人数8.9人,其中女性4万人次。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30次,参加人数3.2万人,其中女性0.7万人。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奖牌4枚,获得全国冠军1人次。全年体育彩票发行额700万元。 国内旅游人数12.5万人次,增长15%;旅游收入6900万元,增长10%。过夜旅游5.2万人次,增长16%;全年出境2450人次,增长11%。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9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医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共拥有床位2295张。其中乡镇卫生院26个,拥有床位1045张。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85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725人,注册护士676人。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40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5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886人。医生中女性207人,占医生总数的28.5%。全年共诊疗人数1115812人次,住院82325人次,出院80899人次,治愈率88.5%;新生接生率100%。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合理有序增长。2012年,全县总户数265341户,总人口1048450人。其中男性554321人,女性494129人,男女性比为112:100。在总人口中,常住人口942315人。其中农业人口794419人,非农业人口144896人。城镇人口288710人,乡村人口653605人。全县城市化率30.66%。全县100岁以上老人58人,增长13.7%;其中男性13人,女性45人。2012年,全县女性初婚人数5729人,其中晚婚人数2862人。年内出生11231人,其中男婴5824人,女婴5407人,出生率10.95‰,死亡5936人,死亡率4.39‰,人口自然增长率6.56‰。全县计划生育率89.8%,节育措施落实率89%,以村为主率85.02%。年度结婚人数8700对,离婚1181对,补发婚姻登记证592对,补办离婚手续18对。女性初婚人数5729人。女性绝育人数2744例,男性绝育人数280例。 民生民利不断改善。全县2012年末国有单位258个,集体单位47个,其他单位数25个,单位从业人员29829人,其中女性8961人。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总报酬93989万元,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1255万元。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31473元,增长15.25%;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2437元,增长16.15%。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19元,增长14%。按类别分:人均工资性收入10690.13元,增长23.3%;经营性净收入1135元,增长21.8%;转移性收入2133.46元,增长11.8%;财产性收入113.15元,下降4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9.46%,比上年下降0.5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920.78元,增长8.8%。其中人均交通通信支出591.29元,比上年下降0.04%;人均旅游支出33.8元,比上年下降46%;人均购房建房支出647.08元,比上年下降80%;其中人均食品支出3917.65元,比上年增长7.3%;人均衣着支出1147.39元,比上年增长16.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443.44元,下降11%,人均住房面积33平方米。百户城镇居民年末拥有:摩托车8辆,电话30部,移动电话214部,冰箱92台,彩电102台,组合音响24台,空调42台,热水器92台,洗衣机96部,家用电脑54台。农民人均纯收入3499元,增长14.4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总支出3217.78元,增长11.02%;其中食品支出1746.52元,增长9.47%;衣着支出111.88元,增长11.49%;居住支出441.45元,增长10.2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50.04元,增长37.03%;医疗保健支出344.94元,增长13.99%;交通通信支出193.74元,增长9.7%;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170.34元,增长9.7%;其他商品及服务支出58.87元,增长2.0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52.28%,比上年下降1.38个百点。人均居住面积25.45平方米。百户农民家庭年末拥有:冰箱50台,摩托车23辆,彩电93台,固定及移动电话143部。全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3273万元,增长5.2%;帮助困难群众33750人,解决扶贫资金1350万元,按国家规定,以人均年收入2300元为标准,年末农村贫困人口26.15万人,同比减少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