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邵阳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民生民利不断改善。年末就业劳动力56.8万人,新增就业人员1.3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0.4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8%,下岗职工再就业0.33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5.4万人;已参加失业保险1.72万人,增长1.07%;已参加医疗保险4.1908万人,增长1.2%,其中职工2.803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3.74万人,增长1.11%;参加生育保险2.669万人,增长0.4%;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0.96万人,增长0.1%;领取失业保险0.0452万人。全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6.12万人,其中60岁以上农民领取养老保险人数13.2455万人。城镇低保年度累计保障16794人次,增长0.76%;年末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7353人,共23595人次,增长5.67%;年末城镇低保累计发放保障金4220万元,增长44.97%。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保障53962人,增长5.31%;其中集中供养五保902人,增长13.53%;累计发放五保供养金1514万元,增长34.11%;各类收养性福利单位床位900张,年内收养人员350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3个。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030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80万元,新建扩建乡镇敬老院2个。农村危房改造5478户,增长142.7%;其中新建4766户,维修712户,农村危房改造资金4822万元。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47.6万亩,其中成灾面积30.17万亩,绝收面积8.7万亩。年末全县工会组织610个,工会会员67331人。年内筹集“春风行动”资金350万元,帮扶困难职工4600人次。 十一、节能减排、环境保护 节能降耗强力推进。2012年,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0.9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8%。全县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92.8%,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1.5%,工业废水达标率98%,工业废气处理率9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16%。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97%。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工业固体物综合利用率99%。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12平方公里,废气处理率86%。 自然资源保护优良。全县总面积1996.88平方公里,2012年,国土部门共投入土地开发资金729.46万元,开发面积251.445亩,新增耕地192.315亩。域内已发现的矿种20种,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4种,其中金属矿产2种,非金属矿产2种,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处。原煤蓄量6000万吨,县内煤矿采掘企业35家,年产能69万吨。域内水资源总量13.17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279.26立方米。域内水资源总用量3.14亿立方米,人均30.49立方米;年均降水量1313.9毫米,平均气温16.4℃,平均日照1187.8时。全县总体水质状况良好。满足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占90%,满足Ⅳ类标准的断面比例占10%。 城市基础功能不断完善。2012年,县城城区建设面积12.68平方公里,人均建成区面积112.51平方米;城市公共绿地3.59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9.72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31.8%。城市道路61.9公里,道路面积86.4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居住面积25.9平方米。城市自来水供应量998万吨,自来水普及率100%;投资2700万元,3200户使用管道天然气。年度城市液化气供应量5573吨,日平均清运垃圾358吨。 十二、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 安全生产大局稳定。全年安全生产事故159起,死亡人数17人,比上年下降48%;受伤人数121人,增长15.2%;直接经济损失667万元。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55起,死亡10人;煤矿事故1起,死亡4人,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其他事故3起,死亡3人,受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45万元;火灾事故发生次数151次,上升12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18人/亿元,工矿商贸十万人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0.08人,煤炭百万吨事故死亡率2.91人,道路交通事故万车事故死亡率1.31人。 政法综治成效较好。2012年,全县共受理治安案件2275件,查处治安案件2275件,查处率100%;刑事案件立案1436件,侦破案件1030件,破案率71.7%。万人刑事案件发案率13.7起。法院受理各类民事案件1497件,增长0.2%;民事案件结案1485件。受理行政案件60件,增长114.2%,结案60件;有罪判决的案件285件,有罪判决率100%,有期徒刑人数404人,其中女性12人;起诉率98.8%;批捕78.2%;出庭率100%。经济案件受理87人(件),立案侦查17件(人),结案率100%,直接挽回经济损失350万元。律师事务所2个,从业律师18人。公证处1个,办理公证数599件;人民调解委员会734个,全县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473起,调处成功6279起,调处成功率97%。 注: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用现价计算,增速用不变价格计算; 3、按新统计口径,非普查年份人口数据以常住人口为统计标准。 4、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5、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因此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与此同时,月度投资统计制度将统计范围从城镇扩大到城镇和农村企事业组织,并定义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6、房地产业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7、邮电业务总量增速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 8、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是指移动电话交换机根据一定话务模型和交换机处理能力计算出来的最大同时服务用户的数量。 9、3G是指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rd-generation,简称3G),3G移动电话用户是指报告期末在计费系统拥有使用信息、占用3G网络资源的在网用户。 10、农村五保供养是指老年、残疾和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村民,在吃、穿、住、医、葬方面得到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1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包括参保职工和参保退休人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是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城镇非从业人员。 12、劳动工资因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工资状况未确定,暂只按目前的统计口径计算现有的行业劳动工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