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依安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1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委全会、县委第十五届二次全委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实施“四个集中”发展战略,县域经济社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继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显着增强。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据初步测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84452万元,同比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279212万元,同比增长10.5%;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40251万元,同比下降13.7%;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64989万元,同比增长9.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829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0%。三次产业比重结构为47.8:24.0:28.2,与上年同期比较,第一产业占比增加3.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回落7.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增加4.6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按照“规模化、水利化、农机化、标准化”的要求,围绕千亿斤粮食巩固提高工程,深入实施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战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558567万元,同比增长9.2%,其中:农业产值302297万元,同比增长3.8%;林业产值13710万元,同比增长10.0%;牧业产值237654万元,同比增长16.9%;渔业产值4510万元,同比增长1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96万元;同比增长11.9%。 土地规模经营进程明显加快。全县绿色食品认证面积34.5万亩,无公害面积320万亩。500亩以上种田大户达5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49家,规模经营土地80万亩。连片种植方6000个,面积200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50.3%。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67416公顷,同比增长0.7%,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54133公顷,同比增长1.4%;在粮食作物中:谷物面积170208公顷,同比增长8.5%;豆类作物面积63545公顷,同比下降20.8%;薯类作物面积20380公顷,同比增长51.5%。油料作物面积1444公顷,同比下降51.1%;甜菜作物面积11205公顷,同比增长3.5%;蔬菜瓜果及其他类面积634公顷,同比下降36.0%。全县粮豆薯总产量1445285吨,同比增长33.7%,荣获全国粮食产粮大县称号。 林业生产继续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2012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生态建设突破贡献奖。全年造林面积20000亩,营造樟子松接班林416条,面积6321亩。新建果园10个,面积1000亩,绿化县、乡、村公路100公里,绿化124个自然屯,面积达3000亩。植物园三期工程又新增植各类树木18个品种,近1600余棵。全县森林覆盖率为13.02%,比去年提高0.02个百分点。 牧业生产较快发展。牧业总产值实现237654万元,同比增长16.9%,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2.5%,占比提高2.8个百分点。在养殖业中,大牲畜饲养量31.31万头,同比增长25.3%;大牲畜存栏18.88万头,同比增长29.5%,在大牲畜中,奶牛存栏量达3.2万头,同比增长17.6%;生猪饲养量达94.33万头,同比下降2.1%,生猪存栏38.8万头,同比下降15.0%;羊饲养量达67.8万只,同比下降18.0%,羊存栏38.2万只,同比增长20.9%;家禽饲养量达877.3万只,同比增长15.4%,家禽存栏237.7万只,同比增长1.4%。肉类总产量达8.8万吨,同比增长20.5%;禽蛋总产量0.99万吨,同比增长1.0%;羊毛总产量1096吨,同比下降8%。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今年我县共争取到购机补贴1131.1万元,拉动农民购机484台套。其中玉米收割机88台,其它收获机13台,拖拉机83台,其它机械300台。全县农机总值达7.6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8.3万千瓦。各式拖拉机保有量21769台,各种自走式专用收获机达600台以上,全县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0.2%,其中机播达95%,机耕达100%,机收达70%。共完成大机械整地作业面积30.2万亩,播种面积85.1万亩;跨区作业面积25万亩;深松整地面积达110万亩。2011年续建项目和2012年所争取项目共新打机电井728眼,新上节水灌溉设备486台(套),其中大型喷灌251台(套),配套电力完成320处,配套发电机组到位223台,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64万亩。 农业投入继续增加。全年化肥施用量(实物量)69169吨,同比增长1.4%;其中:氮肥19450吨,同比增长1.5%,磷肥23845吨,同比增长0.9%,钾肥11020吨,同比增长1%,复合肥14854吨,同比增长3.9%。农村用电量695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3.4%;农用生产柴油消耗量13695吨,同比增长0.1%;农药施用量590吨,同比增长1.0%;农膜使用量645吨,同比增长1.6%。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县委、县政府积极为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创造条件,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创业,增强土地流转后农民的致富能力。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4.6万人,新增转移6993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6.52亿元,农民年人均劳务收入4029.3元,务工农民年人均收入11333.9元,农民劳务收入占全县农民总收入的4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县工业以产业项目建设作为扩大经济总量、优化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重点发展糖、薯、鹅、瓷等产业链条,实现了县域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8000万元,同比增长17.4%;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6.2%。主营业务收入完成406995万元,同比增长2.4%;实现利润39023万元、同比增长11.5%;实现税金21072万元,同比增长12.9%;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陶瓷园区产业集群发展。陶瓷工业园区晋升为省级陶瓷产业示范基地,场地、道路、供电、排水等重点基础配套工程快速跟进。年末已有8户企业落户工业园区,陶瓷产业项目就有5个,总投资达11.1亿元。牧龙王劈开砖项目一期工程全面投产,二期内墙砖项目迅速启动;中润仿古砖、百佳居内墙砖、飞鹿陶瓷模具等项目基础建设加速推进,辽金源日用陶瓷项目主厂房基本完工,呈现了共生互补集群发展趋势。 建筑业稳步发展,工程总体质量同步提高。全县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共有3户,全年实现产值15100万元,同比下降10.3%。全县在建工程总体质量水平较去年有很大提高。县住建局对在建工程下达质量整改通知书67份,对48个单位工程进行了结构实体监督检测,提出质量整改问题280余条(次)。发现的责令整改的问题中,涉及地基存在较严重安全隐患3次;涉及结构方面严重安全隐患问题13次;涉及节能施工质量的问题37次。下达停工整改2起,局部暂停核查16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