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质量技术监督和商标注册工作成效显着。组织申报147个山东名牌、31个山东省服务名牌,分别有95个和27个进入山东省名推委的公示名单。企业新创驰名商标3件,总量达到101件。新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1件,总量达到55件。新认定省着名商标35件,总量368件。
人才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先后引进外国专家536人次,组织执行专家项目287个。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全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8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2名,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069名,有1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全市博士后工作站达到24家。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金蓝领”项目培训890人,评选产生第五批首席技师47名,建立了2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市培养高技能人才2.1万人,职业技能鉴定9万人次。
十、重点工程、保障房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明显
重点工程建设推进有力。文化艺术中心经过7年的建设施工,11个单体建筑已经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承办了“十艺节”8场文艺演出。虞舜公园建成并对外开放。火车站南广场改造、城隍庙片区改造、张面河与白沙河综合整治、滨海特色生态小镇建设均进展顺利。玉清街(长松路-潍县中路)、健康街绿道(东方路-白浪河桥)、福寿街绿道(北海路-长松路)等7项工程全部完成,怡园路(北宫街-玄武街)、卧龙街(清平路-白浪河桥)、和平南路(潍胶路-宝通街)等8项工程实现主路面通车。
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年新建各类保障房21184套,基本建成17298套,任务完成率分别达到121.1%和230.6%,将市区住房保障低收入线标准由19100元调整为22000元。加强保障房分配管理,制定了市区公共租赁住房分配细则,奎文、潍城、寒亭应用电脑摇号系统分配经济适用住房595套,全年共分配各类保障房13681套,解决了近6万人的住房困难。
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共完成小城镇建设投资22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63亿元。15个小城镇获批全国重点镇,7个小城镇新增为省级示范镇。2镇、7村入选全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全年开工建设农房6.1万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004户,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村庄1500个。全市人口城镇化率51.76%,比上年提高2.01个百分点。
低碳城市建设成效显着。我市获批国家第一批中美低碳生态城市试点城市,成为全国6个入选城市之一。全市共有91个低碳社区、1112万平方米立项建设,新增绿色建筑项目12个、15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项目累计达到30个。全市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62.3万平方米,大型公建项目节能改造15.3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积极开展“三八六”环保行动,并在总量减排和水、气环境质量改善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共完成341项“三八六”环保行动重点任务,2013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减少5.3%、6.1%、7.8%、8%。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2%,全市23条重点河流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2.6%、28.5%;Ⅴ类以上断面达到60%,比上年增加7个百分点;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Ⅲ类以上,109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城区“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达到150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符合规定标准。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5%,危险废物安全储存、利用率达100%。
2013年全市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89起,累计死亡102人,分别下降22.7%和24.4%。
十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年末共有普通高校13所,在校学生12.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3所,在校学生12.6万人;普通高中52所,在校学生19.5万人;初中274所,在校学生26.8万人;小学868所,在校学生57万人;幼儿园1751所,在园幼儿21.7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8.7%。诸城、寿光、昌邑、高密4市通过国家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4所高职院校和4所中职学校分别开展高职与普通本科“3+2”和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职业教育招生试点。全市协议利用社会投资53亿元,建成民办中小学11所,在建9所。潍坊市“四位一体素质教育推进机制”荣膺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最高奖“特别奖”,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三届获最高奖的地市。
卫生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34家,卫生技术人员75937人,其中医生31654人,注册护士32091人。新农合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民参合率达到99.98%,累计筹集资金21.5亿元,报销1865.5万人次。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项目44项,中央和省补助4486万元。组建医疗联合体27个。推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实现乡、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全覆盖”的基础上,延伸到8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国家级试点医院。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标准由25元提高到30元。8家县级公立医院参与全国试点,试点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位列第三。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探索形成了公立医院“一三三三”改革模式。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全市11个公共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二级以上馆,22个镇建成标准化图书馆。对1000个农家书屋进行了数字化升级,建成24家县级城市数字化影院。《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一次性通过文化部审批实施,评选命名首批市级非遗传习所50个、非遗传承示范基地10个、非遗传承教育基地6个,规划建设16个非遗展示厅和博物馆;省级非遗项目名录20个,有7个县(镇)被评为“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青州市《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三五”模式》被评为首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体育工作成绩突出。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项目中,我市夺得12枚金牌、17枚银牌和7枚铜牌。参加2013年省锦标赛和冠军赛,获得金牌227.5枚、银牌117枚、铜牌119枚。成功举办第21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希望杯”国际青少年足球联赛、“潍坊杯”国际青年足球邀请赛和中国·滨海风筝冲浪等大型赛事,“希望杯”国际青少年足球联赛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城市十大体育营销案例”。承办了全国青少年田径(16-17)锦标赛、全国软式网球锦标赛、省网球联赛和橄榄球冠军赛等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