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工业生产者价格。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5.7%,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98.0%,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
十、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192所,在校生144万人。其中,普通高校7所,在校研究生3528人,本专科生9.5万人;成人高校2所,在校生2.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3所(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5.3万人;普通高中36所,在校生13.7万人;普通初中249所,在校生26.5万人;小学1085所,在校生60.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3所,在校生1282人;学前教育幼儿园1777所,在园幼儿25万人。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9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完成新建改扩建校舍65万平方米。全市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1个。创建省级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2所。发放助学金助学贷款1.9亿元,资助经济困难学生7.6万名。实施学生营养及饮水就餐改善工程,发放学生营养餐补助资金1.6亿元,受惠学生53万人。完成102所农村中小学食堂建设任务。
科技事业。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27项,其中,国家级32项,省级95项。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取得重要科研成果213项,有114项获得国家、省、市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4项。全市申请发明专利1550项,授权发明专利317项。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1家,达到248家。拥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6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4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4家。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1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中心8家。新增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达69家,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4处。新建院士工作站7家,增至51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国家级1处,市级25处。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40万平方米,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3家。
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全市引进国内外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2850人,其中博士240人,海外高层次人才350人,新增留学回国人员230人。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500.55亿元,增长15.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7.67%,比年初提高1.52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年末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专业及民营)24个,艺术表演场所13个,公共图书馆12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1个,博物馆与纪念馆19个。其中,国家一级图书馆5个、一级文化馆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36处,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6处,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314处,文物保护机构28个。文化出版业持续繁荣。全年共出版各类刊物8种,报纸5种。广播电视覆盖面继续扩大,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37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98.37%,电视人口覆盖率98.45%。
体育事业。成功举办第23届全省运动会,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14枚,银牌3枚,铜牌5枚;在全省比赛中,获金牌100枚,银牌79枚,铜牌107.5枚。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在全省继续保持较好位次。
十一、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
卫生事业。卫生事业。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869个,其中,医院15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518个(含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71个,其他26个。共有各类卫生人员7542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1253人。医疗床位75422张。
社会福利事业。年末全市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床位32166张,收养人员21836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机构1586个,社区服务中心619个。全年接受社会捐赠2.35亿元。新增养老服务床位0.9万张,累计达到4.2万张。
社会救助。以低保为主体、临时救济为补充、社会互助为辅助、优惠政策相配套、基层社区组织为依托的“五位”一体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城市低保对象2.1万户、4.3万人,发放低保金1.8亿元;救助农村低保对象12.5户、23.0万人,发放救助金4.6亿元;供养农村“五保”1.8万人,年投入供养资金0.9亿元。城乡低保持续扩面提标,新增农村低保对象3.6万人。
社会保障。在全省率先实现养老等五项社会保险全覆盖,参保人数和基金征缴收入稳步增长,连续十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待遇。全市养老保险参保585万人,医疗保险591.5万人,工伤保险94万人,失业保险76.4万人,生育保险70.7万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69亿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大额医疗救助最高报销额由25万元提高到35万元。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市城镇化率为50.25%,较上年提高1.92个百分点。实施重点城建项目197个,已开工194个,开工率98.48%,完成投资192.89亿元,完成城区小街巷整治38条,新建垃圾中转站4座、公厕50座,完成城区70条道路、39处公园和绿地的绿化提升,绿化整治裸露地183.3万平方米,城区建成区绿化面积增加222公顷。污水归集和集中处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8座,同步建设配套管网1450公里,运行规模81.5万吨/日,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4.06%。城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达到2600万平方米;新增天然气用户13714户(含兖州区5000户),城市天然气居民用户达到约30万户。大力实施燃气热力管网工程建设,新敷设高温水供热管网19公里,敷设天然气管网28公里。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建设项目“三同时”合格率及执行合格率均为100%。完成限期整改53家。环境污染得到进一步控制。24个国家治污项目提前建成运行,11个入湖考核断面及5处南四湖监测点位水质全部达标,城市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市区三种主要污染物浓度较上年平均改善11.9%。
十三、人口、就业、居民生活
人口。全市常住人口82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4.1万人,农村人口409.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2.4万人,出生率14.42‰;死亡人口4.7万人,死亡率5.42‰;全年净增加人口7.7万人,自然增长率为9‰[注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