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5-04-23 河源市统计局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39.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出口总额26.49亿美元,增长17.9%。“三资”企业是出口主力军,实现出口额23.36亿美元,增长23.5%,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达88.2%。在出口总值中,河源对美国、香港、欧盟、日本、东盟的出口额22.0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达83.2%。
 
利用外资平稳增长。至2014年底,全市工商登记在册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236家,比上年增加96家。全年新签外商投资项目97个,比上年增加12个,全年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6%;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6.03亿元,比上年增长3.5%。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584公里,比上年增加238公里。全年客货运输量(不含铁路,下同)快速增长。客运量2922万人次,增长21.4%;旅客运输周转量33.49亿人公里,增长22.3%;货运量5756万吨,增长20.4%;货物运输周转量76.60亿吨公里,增长21.2%。
 
民用汽车保有量较快增长。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14.4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7.2%,其中私人汽车12.48万辆,增长19.8%。民用轿车保有量达7.37万辆,增长19.8%,其中私人轿车6.74万辆,增长21.8%。
 
邮电业持续较快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10年不变价)33.65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23亿元,增长9.1%,电信业务总量31.42亿元,增长30.1%。本地电话用户44.1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1.78万户,乡村电话用户22.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35.53万户,新增65.12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71.45万户,4G移动电话用户15.3万户;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5.97万户,比上年增加6.86万户。
 
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2201.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国内游客2195.60万人次,增长15.4%;国际游客5.88万人次,下降5.6%。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949.98万人次,增长5.9%。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77.01亿元,增长15.9%。2014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42家;已评定的星级饭店21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2家;A级景区9个,其中4A景区5个。
 
,八、金融
 
金融形势稳健,银行业利润大幅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75.9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1.68亿元,增长16.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1.49亿元,增长10.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99.0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5.82亿元,增长22.0%。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215.6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6.26亿元,增长20.2%,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51.42亿元,增长27.1%。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税后)17.48亿元,增长3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0.02亿元,比上年末减少0.8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3%,比上年末下降0.5个百分点。
 
证券市场重现繁荣。全市共有5家证券经营机构,其中本年新增1家。证券代理交易额570.17亿元,比上年增长71.7%。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为9.86亿元,增长193.3%;指定与托管证券市值为33.25亿元,增长71.7%;年末证券投资者开户数(资金户)为73686户(其中B股1143户),比上年末增加5544户。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共有各类保险公司19家(其中财产保险主体10家,人寿保险主体9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6.55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6.62亿元,增长23.8%,寿险业务保费收入7.61亿元,增长15.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2.33亿元,增长102.6%。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及给付5.62亿元,增长17.9%。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3.10亿元,增长18.6%,寿险业务赔付支出1.13亿元,下降27.1%,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1.39亿元,增长129.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创强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共成功创建81个教育强镇,其中本年新增5个,教育强镇覆盖率达81%。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共有幼儿园524所,在园幼儿12.01万人,学前教育幼儿毛入园率为90.65%,比上年提高3.03个百分点;小学318所,在校学生26.05万人,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普通中学136所,其中,初级中学100所,高级中学16所,完全中学20所;一贯制学校44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4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中在校学生11.48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96%,高中在校学生7.06万人,比上年减少2713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上年的89.11%提高至92.07%;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3.11万人,技工学校在校生1.30万人;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117人,比上年下降4.0%,在校生12686人,比上年增长2.3%。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全市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9项,其中组织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80项。年末认定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8家,其中本年新认定1家。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5个,其中本年新增1个。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846件,其中专利申请授权量567件,分别比上年下降19.4%和0.5%。高新技术企业24家,本年新增4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群众文化事业机构107个,其中文化馆7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00个;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7个,馆藏量达61.8万册(件),全年总流通59.25万人次;博物馆、纪念馆8个,文物藏品5.6万件;档案馆8个,馆藏量32.36万卷,增长3%;已开放各类档案1.24万卷,增长6%;广播电台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由上年的98%提高至99.64%;电视台6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08%。有线广播电视用户52.6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43.5万户。出版各类报纸4种,发行4100万份。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080个(含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其中医院、卫生院126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5个,妇幼保健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6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0994张,比上年增长6.9%;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9299张,增长7.8%。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599人,增长2.6%;其中执业医师2699人,下降3.5%,执业助理医师1793人,注册护士4607人,分别增长3.7%和4.3%。全市已建立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1700个。农村清洁卫生水普及率达99.8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71.55%,农村自来水改造受益人口207.7万人,增长5.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2.86%。全年无偿献血15184人次,献血量431万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