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5-05-10 铜仁市统计局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18.49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电信业务收入16.36亿元,增长3.3%;邮政业务收入2.13亿元,增长9.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8.9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11.13万户,互联网用户23.83万户,电话普及率为部73.97/百人(常住人口计算)。
 
七、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外贸出口强劲增长。全年直接进出口总额1.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74%,其中:出口1.42亿美元,进口0.01亿美元。间接进出口总额5.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8%。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25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1%;实现旅游总收入194.48亿元,比上年增长23.8%。
 
八、财政税收和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8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13亿元,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7.75亿元,增长20.3%,非税收收入12.38亿元,下降7.4%,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5.3%,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总支出316.74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56.29亿元,增长8.7%。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75亿元,下降9.5%,教育支出56.75亿元,增长13.9%,科学技术支出1.54亿元,增长136.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37亿元,增长12.5%,医疗卫生支出27.87亿元,增长7.0%,农林水事务支出43.77亿元,增长25.5%,交通运输支出3.16亿元,下降45.2%。
 
各项税收完成较好。全年实现税收总额7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实现国家税收收入29.68亿元,增长10.2%;实现地方税收收入46.57亿元,增长23.3%。地方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92.9%,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运行良好。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54.14亿元,比年初增长14.2%,其中个人存款余额476.51亿元,比年初增长12.7%。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01.65亿元,比年初增长27.2%。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3.4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6.89亿元,增长39.8%;人寿保险保费收入6.51亿元,增长31.5%。赔款支出4.53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其中:财产保险赔款3.21亿元,增长25.5%,人寿保险赔款1.32亿元,增长91.3%。
 
九、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各级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达56.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年末,全市有普通高等学校3所,招生9099人,在校生23763人,毕业生4542人。有中等职业学校12所,招生14254人,在校生38450人,毕业生7394人。有高中教育学校41所,其中:教育部门办高中33所,招生34455人,在校生93606人,毕业生24770人;社会力量办高中8所,招生5287人,在校生11363人,毕业生2152人。有初中教育学校211所,其中:教育部门办初中196所,招生67382人,在校生206909人,毕业生68083人;社会力量办初中15所,招生2067人,在校生6870人,毕业生2359人。有小学教育学校1074所,其中:教育部门办1050所,招生47251人,在校生335217人,毕业生68236人;社会力量办24所,招生979人,在校生8895人,毕业生2183人。有幼儿园555所,其中:教育部门办165所,在园78263人;社会力量办390所,在园57904人。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有文化馆、艺术馆11个、图书馆11个;农家书屋2699个,数字农家书屋50个;新建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00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3个。全市有广播电视台10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8.8%,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0%,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广播电视农村直播卫星用户631365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有卫生机构3499个(含私营和村卫生室),其中:综合医院86个,乡镇卫生院16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0个,村卫生室285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1个。卫生技术人员1492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275人,注册护士5630人。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17201张。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55.54万人,参合率达98.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十、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市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比上年增长23.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7%。全市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55万人,比上年增长5.2%;转移农业劳动力7.77万人,比上年增长2.2%。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累计人数105557人(不含中央及省驻铜单位和行政事业单位),比上年增加4477人;参加失业保险累计人数97320人,比上年增加9804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累计人数460745人,比上年增加4402人;参加工伤保险累计人数154809人,比上年增加11205人;参加生育保险累计人数127324人,比上年增加2157人。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达174125人,比上年增加76948人。年末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8.42万人,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72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1.70万人。
 
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健康发展。全市有福利院9个,床位894张,集中供养人数574人;敬老院142个,床位8900张,集中供养人数6499人。
 
十一、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4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工资性收入12247元,下降4.9%;家庭经营性收入4070元,增长28.0%;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3907元,增长34.7%。人均消费性支出12312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食品消费支出3685元,增长20.6%,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9.9%;衣着消费支出1175元,增长9.3%;居住消费支出2787元,增长130.9%;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002元,增长5.1%;医疗保健消费支出579元,下降2.0%;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1356元,下降7.4%;教育文化和娱乐服务消费支出1459元,增长0.7%;其他商品及服务消费支出269元,下降3.4%。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37.7平方米。